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天禧盛世> 第157章 继往开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7章 继往开来(1 / 2)

契丹所属武州与赵宋代州、岢岚军、宁化军三面接壤。

对契丹来说,武州只是长城脚下的一道缓冲,城池再坚、驻军再多,都比不上望而生畏的长城在侧,实为鸡肋般的存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对于赵宋来说,同样是这个道理。

即便能在武州驻军十万,也无任何威慑力。

因为雁门关外的长城,尽在契丹掌控之中。

武州正北、正东均为绵延五百里的长城所在,尽头则是黄河、桑干河,中间还隔着一条朱家川。

自从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以来,雁门关一带一直是百战之地,武州则是百战之地中的死地,治所神武县距离赵宋屯以重兵的雁门关仅两百里、距离代州代县仅两百六十里。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武州只是长城以南的一烽火台,契丹不可能舍长城而不用,改屯重兵于十里之外的神池县城,日日夜夜冒着被赵宋围歼的风险。

难道赵恒就敢以五千禁军与居高临下的契丹长城守军对峙?又或者只是是五千人质?

所以,刘纬建议将武州改为主权明确的两属地,以象征性的驻军确定主权,不仅可为收复幽云十六州提供另一种可能,真有兵戎再见的那天,也可打对方一个出其不意。

赵恒心动不已。

因为耶律燕哥的陪嫁不只是武州、两千契丹正户,另有八千蕃汉转户,多为景德元年南侵所掠,完全是一支隶属于耶律燕哥的公主宫卫。

但契丹立有前提条件,武州必须世世代代处于耶律燕哥及其后人的实邑、实封、实领之下,而且必须是男丁,无则续娶。

自此,刘纬景德元年末、景德二年初的那场三千里奔波开花结果,所有设想均已实现,新建另类两属地的说辞也就格外有说服力。

赵恒连夜召见何承矩,深谈至子时,决定将武州驻军减至一千,而且半数从耶律燕哥宫户之中招募。

次日,何承矩河北缘边安抚使之外再兼河东缘边安抚使,提举镇、易、雄、霸、沧州榷务,并知武州,下一步即可为执政。

赵恒乾纲独断,政事堂形同摆设。

寇准格外不满,拒绝用印、署名。

但王旦隔日知印,早朝之前,便入中书用印、署名,并在朝散之后,请何承矩过堂除拜。

两人分歧逐公开化,又是二选一。

不是王旦故意跟寇准别苗头,也不怪赵恒催的急,而是何承矩等着上路。因为耶律燕哥那两千正户、八千蕃汉转户不日即将抵达武州,可耶律喜罗话里话外都是衣食尚无着落、只负责把人送到之类的敷衍之语,根本不关心如何安置。

正月初十,耶律喜罗、耶律留宁等来使满载而归。

正月十一,寇准上疏请复武州旧名鄯阳,并请安定郡公出宫建府。

赵恒留中不发,意即不许!

正月十二,重臣小范围讨论迎亲使、礼仪使人选,以赴契丹上京指导耶律燕哥习汉礼。

寇准当众劝谏赵恒不该与国争利,指责丁谓无三司使操守,坐视武州榷务旁落入内内侍省,并劾王旦、冯拯“党同伐异”。

王旦可以沉默以对。

与寇准斗了十来年的冯拯却不愿忍气吞声,反劾寇准“国职私许”。

当日崇政殿朝会不欢而散,动静大到宫中胥吏已经开始讨论寇准何时出外、王旦何时拜相,还有鼻子有眼的表示王钦若即将重回政事堂。

赵恒虽对寇准有所不满,却不愿意在这个节骨眼上让寇准出外,以免落下鸟尽弓藏的骂名。

寇准是真想出外,随着武州一事落定,王钦若重回权利中心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应付王旦、冯拯就已经很吃力了,再加上一个不共戴天的王钦若,会是怎样一副光景?不如以退为进,看看王旦、冯拯和王钦若究竟鹿死谁手。

但赵恒于心不忍,一个劲的和稀泥,勉勉强强将就着。

正月十四,赵恒、郭氏冒风雪幸慈恩寺,百官随行,重臣惟寇准缺席。

百官第一次对慈恩寺刮目相看,是拜与不拜这个问题的圆满解决,而不是当初赞宁敷衍赵匡胤那一套。

一面三尺宽、九尺长的铜镜竖在佛像前、香炉后,镜内是实影,镜后为虚影,君神授从未这么形象的展现过。

赵恒很满意,脸也不是一般的红。

铜镜撤去,百官逐次入殿礼拜,无不腹诽刘纬、施护、周文质、浚仪石家无耻无下限,硬生生的把没钱、寒酸做成了“惟我独尊”、“万佛朝宗”,不仅将马屁拍到了天上,还将石保兴那副钟馗送子观音怀里的孩子充满期待,亲眼见到夜夜所梦时,还是没能忍住泪雨滂沱,耳边仿佛有“娘抱我”之声萦绕。

侍从、亲近重又退回中庭,留下廖廖十余人,非僧即孺。

许久。

郭氏止住泪水,移步许愿池,自宫女奉上的玉盘里拈起一枚银珠,带着些许错愕看向许愿柱那只新加莲碗。

胡氏局促不安:“请娘娘赐珠,莲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