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明风流> 第983章 小城之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83章 小城之约(1 / 2)

数日后,张延龄一行百余名骑从古里城出发,出西侧狭窄隘口离开海岸往北,直奔德里城方向而去。

往北行了百余里的时间,海岸平原便被大量的丘陵小山地形所替代。前方隐约有两道山脉自北向南而下,在不远处形成交汇。宛如两条大河从相聚千里之外交汇合流到一处。

这便是印度大陆东西方向的两条山脉所形成的独特地貌。西边的哪一座自北向南绵延的叫西高止山脉,绵延三千多里。而东侧的这座山脉叫东高止山脉,绵延一千六百余里。

令人感到奇特的是,这两座山脉分列次大陆东西两侧,相聚千里。但随着由北往南的地势而逐渐收束,最终在南部以低矮的余脉和山丘的方式形成连接,汇聚在一处。

两座山脉之间形成一处高原地带,而山脉和海岸之间,便是平坦开阔的海岸平原。这片大陆雨水充沛,东西山脉形成走廊,将海岸平原和中间的高原地带形成风格。雨露均沾,略有不同,但总体而言,土地肥沃平坦,可谓是天赐之地。

张延龄一行穿过两座山脉交汇处的余脉山峦,便进入了被称之为德干高原的平缓高原地带。说是高原,其实是相较于海岸平原而言。这高原平均海拔不过六百米而已。高原地势也被两座山脉所规范,形成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地形。

不过,德干高原的地势平坦,一旦进入其中,便是一马平川,行路极为便捷。虽然大部分地方尚未开发,还是荒草沃野之地。但是骑兵驰骋,倒像是在草原上一般轻松自在。

从高原南部进入,高原地势越来越开阔。两座山脉渐行渐远,在两侧地平线上蔓延。张延龄一行往东北方向骑行,靠近的是东高止山脉。因为要去的德里城就在西高止山脉和德干高原的交接之处。

两天后,在一望无际的视野之中,一座山边小城出现在视野之中。那便是德里小城。

这座小城名叫德里,但可不是后世阿三共和国的首都那个德里,不过是名字相同罢了。地处高原和东高止山脉边缘之地,扼守的其实只一条通向东高止山脉东侧海岸平原的山中峡通道。这条峡谷叫德里峡谷,故而此城由此得名。

因为再往北六百余里,德干高原中部的开阔高原上便是迦罗帝国的都城胜利城。事实上德里小城作为一系列拱卫胜利城的小城,起着防御拱卫扼守峡谷山道的作用。

贯穿东高止山脉的这条峡谷通道,当然也是东部海岸平原运输物资兵马交通的要道。这样的峡谷通道在东高止山脉还有七八条之多,每一处都有如德里这样的关隘小城扼守。通过这些通道,迦罗帝国才能和东部海岸平原交通,将他们的统治轻松辐射到海岸边。

时近黄昏,夕阳斜照在山坡下的那座小城。远远看去,德里小城似乎毫不起眼。但是在张延龄的千里镜中,却看到高大坚固的石头城墙,高耸林立的哨塔箭塔和城楼。

更近一些之后,对德里城的地形便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张延龄对建筑学虽然没有什么研究,但是他以一名军事指挥官的角度来审视这座小城时,便很快明白它建造的地势是经过精心选择的。

背靠的山坡是不远处山脉的两座山峰之间的斜坡。斜坡通向两山之间的谷道,进入山脉深处。山坡开凿有平缓的坡道,而两侧则陡峭无比。也即是说,从山谷中出来的车马人员只能从这条坡道出山。而这条山坡坡道直接通向的便是德里城的东城墙下。

出来的道路,完全被这座城池所阻断。路是从城中穿过的。如果德里城的城门关闭,那么便无路可走。两侧的陡峭斜坡乱石嶙峋,那是根本无法通行的。

这种格局,让张延龄想起了中原的剑门关地势。虽然远远不及,但是建造的思路和格局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距城十里,众人停止前进。柳潭率领十余名骑兵飞驰向前,直奔城下。德里城西门城门洞开,柳潭等人进城盘桓片刻,再次出来时,身后迦罗骑兵鱼贯而出。

不久后,号角长鸣,烟尘滚滚。迦罗人跟在柳潭身后飞奔而来。

张延龄身旁随行亲卫千户高声下令,所有亲卫都将鸟铳上膛,枪口对准对面骑兵飞驰而来的方向。

张延龄却摆手下令:“不必紧张,放下鸟铳。”

片刻之后,柳潭等十余骑率先抵达,而对面骑兵在百余步外却停了下来。

“公爷,那一位便是迦罗国王克利希纳。他亲自来迎接公爷来了。卑职在城中跑了一圈,没有多少兵马。只有这不到两百人的骑兵。”柳潭沉声禀报道。

张延龄点点头,目光看向对面那位身着华丽白袍,头上裹着白布缠头帽的迦罗国王。那人身材高大,须发花白,面带笑容。倒是相貌堂堂,自有一番威严之气。

“来者可是大明国公张公爷么?本人克利希纳,迦罗之王,前来迎接公爷大人一行。有礼了。”克利希纳面带着笑容坐在马上抚胸颔首,大声说道。

张延龄策马而出,缓缓走近,拱手笑道:“张延龄见过国王陛下。有劳亲自相迎,着实不敢当。”

克利希纳也纵马上前,两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