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小学就在本村,位于村子的正中间,娘俩走了一会儿就到了。
娘俩直接到了校长办公室。
小常庄的小学,配置一名校长(兼老师),两名老师。
校长姓周,三十多岁,他来自本公社孔家庄,国家正式工作人员。
周校长看到常永慧来报名上学,并没有感到意外。
在他的观念里,不管什么样的孩子,都应该上学。
夏翠花道:“校长,俺女儿今年五岁了,想提前入学。”
刚才,一路上,夏翠花心里就犯嘀咕,一般孩子都是六岁入学,二丫今年五岁,学校到底收不收呀?
没有想到,周校长立刻爽朗地道:“好啊好啊!欢迎欢迎!”
夏翠花道:“校长,俺有个问题要对校长说一下,俺女儿情况特殊,入学后,可能做不到天天来上学听课。”
常永慧大名鼎鼎,全县家喻户晓,全省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名声正在向全国范围传播。
平时就在小常庄教学的周校长,岂能不知道常永慧的特殊情况?!
夏翠花刚一说,周校长立刻道:“没有问题!她可以随时请假!”
夏翠花一听,心中一块石头落地了。
常永慧也很高兴,心里道:“这个校长是个明白人呀!”
周校长转脸看着常永慧:“不过,你的学习任务可得必须完成啊!要按时交作业,考试成绩不能低于六十分啊!”
常永慧道:“校长,俺记住了!”
常永慧并没有说“放心吧,校长”,而是说得比较含蓄。
本事越大,越要注意收敛。
一九七一年一月四日,女帝背上书包上小学了,这是她来到这个世界步入学生生涯的第一天。
同一天,常永生结束了四年初小学习,升级到满屯子上高小五年级去了。
常永生是同时升级到满屯子上高小的本村十六个学生中最有派的――
他是骑着白镇镇长送给他的那辆摩托车去上学的。
小常庄初级小学总共有六间房子。
东面三间是新房子,学校使用,西面三间是旧房子,学校用不大着,去年夏天按照村委会决定腾给教授一家住了。
村里的小学没有多少学生,一到四年级,总共不到四十个小学生。
所以,三间新房子,两间是打通的,四个班级都在一个大教室里。
之前,常永慧没有进过这个教室。
今天,她进入教室之后,顿时感到惊讶不已。
嗯?!
大教室里,竟然没有一张课桌!
全都是用长条木板搭成的案板,案板的两头,是靠两个土坯垛支撑着。
每条案板后面,是六个用砖头垒成的砖垛子作为座位。
而讲台,是用土坯垒成的,讲台上也没有桌子,竟然也是一个土坯垛代替桌子。
教室里这种极其寒酸的状况,大出常永慧的意外。
堂堂一个小学,条件竟然如此之差?!
教室里共有十二条案板,每条案板后面坐六个人,三条案板为一个年级。
第一至第三条案板,是一年级,后面依次类推。
学校里,除了周校长之外,还有两位老师。
一位老师是男的,姓韩,年经比较大,六十来岁了,教算术,他来自白镇,国家正式人员,不过他快退休了。
另一位老师是女的,姓王,非常年轻,才二十一岁,就是本村人,民办教师。
她教语文,她连高中都没有毕业,是王树宽当大队长时给她办的这个职位。
对,没有错,她是王家家族的人,不过,从脸上看,她天天笑眯眯的,似乎没有王培根、王树宽、王树堂那么坏。
当然,你也知道,她的骨子里,肯定不是善茬。
平时安排座位什么的,就由这个王老师负责。
看到常永慧进入教室,王老师的看向常永慧的眼睛,没有王家最坏的人眼睛那么恶毒,但是根本就没有暖意。
常永慧听说过这个王老师,好像路上也见过她,不过没有和她打过交道。
“老师好!”
常永慧出于礼节,向王老师问好。
王老师点点头,脸上挤出一点点笑意。
“常永慧,你就坐在这里吧!”
王老师抬手指指第一条案板最里面靠墙的砖垛子。
最里面,靠墙,坐这个砖垛子,不光进出不方便,听课时得斜着眼睛看讲台。
常永慧不声不响地就坐到最里面靠墙的砖垛子上了。
王老师将语文课本、算术课本、及两个作业本,一个文具盒、两支铅笔、一块橡皮丢在常永慧面前的案板上。
这些东西,可不是学校免费提供的,钱是从学生家长交的学杂费里出的。
今年入学的新生共是十七名,要是大丫还在小常庄,正好十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