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人工智能会不会是人类公敌?”
当智能生活科技展正式开幕。
不管是喜欢支持芸峰实业集团的,还是讨厌痛恨的。
无数人都带着好奇与疑问,通过电视和网络了解这场科技展。
而这场科技展在开幕之前,就已经因为诸多话题,而冲上热搜、强势霸屏。
足够高的舆论热度,自然也让无数的新闻媒体、网络主播、科技博主等等涌来现场直播报道。
许多人本以为科技展的开幕仪式,是非常传统老套的领导致辞讲话,然后宣布开幕。
结果呢?
刚一开场,便是一个超大型的城市全息立体投影,清晰直观的震撼了所有人。
什么是智能生活?
比起复杂、深奥、晦涩的各种专业名词解释,凌峰更喜欢用视觉加以表达。
通过全息立体投影,能让现场的嘉宾观众,通过VR眼镜犹如身临其境,也可以让看直播的人们,更加真切的代入其中。
这一刻,人们发现,立体投影呈现出来的是一座未来城市。
未来的城市,乍一看和现如今的并没什么区别。
照样是有高楼、有街道、有立交桥、有公园商场医院等等。
从道路和建筑来看,是没什么区别。
但凌峰对一个十字路口,进行了剖面展示,大家就发现不一样了。
现如今的路口,有交通信号灯、有电子监控、有监控摄像头等等,而地下则埋着污水管、自来水管、天然气管等等。
在未来城市,各种水电气网等管道线缆等,都会集中放置在综合管廊内,既可以很高效的管理,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检修维护。
不至于要换一根水管,哐哐哐的挖开更换,要新敷设一条光缆又哐哐哐的挖开,各种频繁的打围施工,不仅成本高而且极其影响人们生活。
至于地面之上。
未来的路口,将不会密密麻麻的太多监控摄像头。
融合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光电传感器,将会代替它们完成对车辆、行人的实时动态监控。
比如监控并分析过往的车辆是否闯红灯、是否超速、是否逾期未检、是否有违法记录等等。
而除了对过往车辆进行监控,还可以分析该路段车流量大小,以便于让交警决定是否进行交通管制。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便是充当信息数据载体,为过往的车辆分享位置坐标、交通管制、道路状况等各种数据。
而有了这些数据,整个城市实时联网的智能汽车,便可以非常准确的适时调整行驶路线。
一旦提前知道某某路段车多拥堵、某某地点发生车祸等等,智能汽车就可以提前绕道,避免涌来加剧拥堵。
而在路上行驶的智能汽车,也无需车主瞪大眼睛看信号灯,汽车自动就能按照限速规定和信号指示行车。
对行人的监控,是以人脸识别、动态捕捉、体感检测等为主。
当人们在街上行走、路口等待之时,就会监控分析他们,有没有通缉犯、有没有体温异常的。
如果有人突然晕倒,可以迅速安排医疗救援,如果发现有人要闯红灯横穿马路,可以迅速进行警告。
如果发现有人形迹可疑,可以将信息快速传递给巡警,并实时动态的追踪可疑之人,直到被巡警进行查证。
因而在凌峰的介绍下,人们发现未来的城市路口,是在现有的信息化基础上进行了融合与共享。
各个部门不再单独安装维护各种设备,单独获取信息数据,未来先进的综合感应探测设备,将实现所有的信息数据搜集与共享。
不同部门、不同的载体,会根据权限的不同,获得相应的数据信息和操作权限。
比如负责治安的警务部门,可以依法调取各个路口路段的监控录像,追踪犯罪嫌疑人,但普通民众肯定不能随意查监控。
而交管部门除了监管道路之外,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交通管制,调整红绿灯时间、决定是否限行等等,而普通民众的智能汽车只是获取基本信息。
当然。
让城市道路从信息化升级到智能化,人们并没有什么异议。
因为现如今的城市,确实早就到处都是监控了,公共场合也不存在侵犯隐私的问题。
这样的智能化提升,反而让人们觉得非常期待,觉得这能极大提升城市的治安水平和交通效率。
特别是早晚高峰,在大城市生活的人们是真的受够了拥堵。
导致拥堵的原因,往往并不是因为车流量大,而是不按规定行驶的司机增多。
如果红灯变绿能立刻起步加速,而没有聊天发呆玩手机……
如果在路上行驶之时能各行其道,而不是胡乱变道加塞、蜗牛爬行……
如果所有车辆都能按照规定,快速有序的通行,那么何至于堵成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