虑16.58万元的售价,还要考虑购置税、保险费、上牌费等等,要花十八万多。
放眼整个华国,有多少人买得起车?养得起车?
按照三亿的汽车保有量来计算,对比起十四亿人口,大部分人都是没车的。
而即便是有车一族当中,又有多少人,能拿得出十几万,乃至几十万买车?
有肯定是有,但数量绝对不会太多。
华国一年三千万辆车的销售数据中,绝大部分是二手车,而剩下的一部分中,又以十万块左右的经济性家用轿车为主。
因而芸峰电动汽车,如果不搞一款十万块左右,价格足够亲民的家用电动轿车,持续走中高端路线,一年的总销量顶多也就五百万辆。
今年之所以业绩爆炸,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芸峰电动汽车这个品牌,经历了足够多的品牌曝光。
就像前不久,米国斯密特总统连发三篇推文,把十几亿华国人都给惹怒了,大家野性消费、疯狂下单。
但热度过后,退掉订单的人也不少,许多人并没有足够的实力,为了一时的爱国热情而买单,毕竟动辄十几万的车,还真不是谁都消费得起的。
未来,或许会因为,华国老百姓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年销量有所增长,但六百万辆这个大关,将很难越过。
同样的道理。
集团最赚钱的肌肤活性修复液、瘦脂减肥茶,如今确实是够火爆的。
除了确实有人拿来修复伤疤、减肥之外,更多人是拿来干什么?
有人拿它俩当投资品,疯狂炒作,从中牟利。
有人把它俩当奢侈品,用来炫富作秀,送礼长脸。
每天卖一二十万瓶,每瓶一两万的价格,竟然天天都能供不应求。
换做是其他人,肯定觉得就靠这两样产品,都能躺赚一辈子了。
一天就能轻松收入三四十亿,简直不要太爽了。
但凌峰却并不这么认为。
目前它俩之所以持续火爆,是因为市面上,还没有任何同类竞品。
没有任何一样护肤产品、减肥产品,能像它俩这么药效神奇。
但以后的事情,谁说得准呢?
那些眼馋到流口水的化妆品巨头们、饮料巨头们,早就羡慕嫉妒到抓狂了。
不用调查也知道,他们肯定集结了无数科研人员,日夜不停的在研究琢磨。
说不定哪天,他们就逆行仿制成功,拿出了同类产品开始竞争。
到时候,不管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有多么的深入人心,只要他们开始打价格战,疯狂降价促销,就必然会让自己难以疯狂敛财了。
更何况,人类文明的流行趋势,本身就特别难以琢磨。
修复液和减肥茶,今年被疯狂追捧,富人们都以拥有它俩为荣。
但谁知道,明年会被流行火爆其他东西呢?
即便想要肌肤年轻有活力,想要安全无害轻松减肥的人,始终存在。
但这部分人的购买力,也肯定是有限的。
像肌肤活性修复液,国内官方旗舰店售价15800元,多少人能天天用来敷面膜甚至敷全身?
而12980元每瓶的瘦脂减肥茶,又有多少人,可以靠每天喝它减肥?
与其花费一万三喝它减肥,还不如花几千块去报个健身房,天天撸铁。
这两样东西,显然就不是普通工薪族消费得起的。
但为了维持它们的高端奢侈品定位,价格只能涨不能跌。
进而导致,它俩必将长期属于小众消费品。
日销二十万瓶,基本已经是市场消费的极限了。
再多就会供大于求,导致价格暴跌,有损身份形象了。
相比之下。
人工智能可就不一样了。
因为这玩意儿的应用场景,实在是太广太广了。
光是在芸峰实业集团内部,人工智能就可以做很多事。
比如它用于办公生产,可以让效率更高。
它用于电动汽车,可以让汽车具备自动驾驶功能。
它用于医疗,可以让智能医疗设备看病救人。
而进一步推广到更多领域,比如互联网。
那么网络购物、订外卖、打车等等,它都可以更快响应需求并提供服务。
应用到城市管理,那么它可以高效的整合利用网络化资源。
通过天网随时关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有任何事情发生,都可以迅速采取处置措施。
比如通过摄像头,看到发生了车祸,可以迅速调派附近交警去解决,如果探测到有人员受伤,可以立刻调派救护车。
这样不仅可以让车祸可以迅速得以解决、伤员得到及时救治,也可以让交通尽快恢复,不至于因为发生点小擦挂,就导致一条路都堵瘫痪。
另外,人工智能还可以在城市安全保障方面,发挥出极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