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五年,曹魏这么频繁的人员调动,更多的人集中在荆州和淮南一带,同时也给东吴造成了极大的恐慌,尤其是诸葛恪兵败之后,东吴无往不利的水军居然吃瘪了,让人感觉非常危险。
而后又听说曹魏调了不少年轻人来荆州和淮南,尤其是曹宇的儿子曹礼也来了,这就非常吓人了,难不成曹魏要直接灭吴了?这对于东吴来说是压力山大了!
诸葛恪兵败,孙和手下没人,他只能像孙绍继续妥协,给他王爷俸禄加了三倍。另一方面,他也怕孙绍这里出问题,向曹魏投降效法他爹当年一样,他赶紧委托腾胤从小路入川,和东吴的质子孙霸说明情况。让他无论如何,求刘汉出兵,不然他们东吴就可能危险了!
本来孙和想干掉孙绍,孙绍很像他爹,有些傲气,可以偷袭。不过现在曹魏的压力太大了,加上水战兵败的影响,让孙和根本不敢轻举妄动了,依靠孙霸去求刘汉,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孙霸也不傻,东吴没了,他这个质子真的一点用处都没有了,他自然想自己活的舒服一点了,于是乎在?刘汉延熙十三年六月,他向刘禅声情并茂的上了一封血书!
意思是,我的国家东吴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了,我身为东吴的王爷,东吴待我不薄,我今天献上血书,恳求陛下看在先前盟约的份上,出兵相助东吴,以解决这次危机。
还请大汉天子看在我这个王爷的诚意之上快快发兵,如果大汉要是有难处,我也不强迫大汉,我不敢苟活,必然自己提三尺剑,为我东吴尽上一份最大的一份力量!
这是血书,刘禅看着这玩意血呼啦都吓坏了,他长这么大,从来都没见过这玩意。刘禅也知道,他得去帮助东吴。不是说盟约什么之类的,而是唇亡齿寒的道理,刘禅还是明白的。哪怕汉吴现在不接壤了,有东吴存在不就能牵制曹魏不少兵力嘛。
刘禅召见了孙霸:“卿给朕上的表彰,其中的诚意,朕是知道了。朕与东吴有联盟之谊,朕定然出兵助东吴一臂之力!”
“大汉天子深明大义,孤在此谢过大汉天子!”说着孙霸以头触地:“陛下何时出兵,还请对孤言明一二。”
“朕今日就给姜伯约下诏,让他整顿兵马尽快出兵,我们在关中再来给曹贼一计重击!”刘禅说的是铿锵有力,孙霸也是连连感谢刘禅,他也就离开了。
刘禅找来了费祎,研究出兵给东吴减压的事宜。费祎不太懂得用兵,但是在他眼中,大汉出兵的两个方向都是没有什么用,如此出兵只是浪费钱粮。
不过对于东吴的求救,你也不好置之不理。于是乎费祎给了姜维精兵一万两千,民夫两万,号称八万精锐北伐关中,用来给东吴减压。
姜维得到这个调令好悬没气乐了,一万两千人马也能北伐?这是开玩笑吧?这点人够干什么的?不过让姜维更生气的还在后面呢!
姜维七月得到了调令,南蛮也是七月造反了。姜维要北伐不也得准备粮草军械嘛,他还没没走呢,到了七月底,朝廷的调令又来了,从姜维的北伐军中调走五千人马,协助都督张嶷平定南中叛乱,这回好玩了,姜维的北伐军就剩七千人了!曹魏的关中驻军就接近十万,七千人?这怎么打?
姜维气的那真是暴跳如雷,他直接砸了一张桌子:“气煞我也!陛下这是何意?让本将军北伐中原,居然就给本将军万余人,这也算了,临近出兵又抽走五千,这还能怎么打仗?”
底下的将官们没一个敢说话的,句扶,廖化,宗预这些人都是面面相觑的,七千人北伐?这事说出去就滑稽好不好?也不怪那姜伯约如此生气!
姜维这么说话有点大逆不道,可是这些人也没人敢劝他,怎么劝?将军您用兵如神,七千人马足以平定关中?这么说等着姜维拿佩剑砍你?
最后还是句扶,他凭着官职最高,劝了姜维几句,说是陛下也没说将军你应该打下多少地方,这也没什么。这还算让姜维舒服了一点点。
大家都走了,司马师近前来,拿出一封密信:“伯约兄,这是末将从成都贾公闾那里得到的密信,还请将军看一下?”
姜维拿过来,一目十行的看完了。他气得啪的一下,把身边的架子拍得颤颤巍巍的。
“岂有此理,董龚袭他在做什么?你们成都,江州又不是没兵,本将军北伐这样的要紧之处调兵!”姜维快要气炸了!
按照密信的说法,从北伐军中调兵,那就是董厥和诸葛瞻的意思,本来他们都不想用姜维掌握兵权。这次正好平定南中缺少士兵,那就从你那里调兵呗。
姜维还是感念诸葛亮的大恩,他没说诸葛瞻,只说了董厥,这两位之间的矛盾也是到了井喷的程度了。只是姜维驻军汉中,不在成都,他们之间的矛盾才没有爆发出来而已。
姜维最后北伐就带着廖化做先锋,张翼,傅俭,赵广陪同,其他人都没带。就七千人,分兵都费劲,带那么多大将干什么?有几个人就行了。
姜维这次目标非常明确,他直接奔着大路去的,一下子直扑凉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