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唐的子民正沉迷于京城的歌舞升平之中,远离中原版图的西南边境,却正经历着一场腥风血雨。
与大唐交好多年,每年都给帝国进贡的女儿国,因临近部族吐蕃族的疯狂进攻,生命悬于一线。女王陛下临危受命,派身边的锦衣卫夏如雪前去盟国搬救兵。夏如雪领命后,骑快马“旋风”从后山遁走,一路快马加鞭,星夜赶路,终于在十日后赶到帝国都城长安。
夏如雪来到皇宫门前,还未下马,“旋风”便扑通一声倒地,当即气绝身亡。夏如雪从马上摔将下来,这一摔,可摔的不轻,肋条骨断了五根,左小腿骨折,脸和身上多处都有擦伤。加之十日来光顾赶路,也未进什么有营养的饮食,只凭随身携带的馕饼充饥,所以,这一巾帼英雄在递上女王的亲笔书信后,还未说上半句话,也一命呜呼了。
唐王世民一方面感念夏如雪的忠勇,另一方面也念及与盟国的友谊,所以决定出兵南下,以解女儿国之危。早朝时,世民把自己的想法和大臣们一说,朝中文武大臣,大多是随唐王打天下的忠勇之士,一个个行侠仗义,乐善好施,见友邦有难,都表示应该出手帮忙,此乃大善。救人一命还胜造七级浮屠呢,何况救一个国家?只有那极个别的保守派,不太乐意帝国出兵,说会损伤国力,增加国库的财政支出云云。不过,他们的意见最终被唐王驳回。理由是:中原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自隋朝灭亡以来,国家的综合实力一直在稳步提升,国库里不缺这点银子。
保守派于是闭嘴。唐王遂下旨,令程咬金亲率精锐骑兵五千,步兵五万前去支援。程咬金领了军令,回到家中和程夫人告别,程夫人匆忙为夫君收拾了些换洗的衣物,因为军情紧急,半分钟也耽搁不得,两个人没来得及多说话,程咬金就率部队出征了。
程夫人望着夫君的背影,心里有些放心不下,便招来家中侍卫总管,如此这般交代了一番。侍卫总管会意,只留了少数几个人在家中留守,其余人等皆换了夜行衣,偷偷跟在大部队后,暗中保护程咬金的安全。这出行的侍卫军中,就包括青玄。只因为本次出行属于秘密行动,事情又来得突然,他还未来得急告诉娘子,便随侍卫们南行,原本他们之间的误会刚刚解除,这一来,恐怕又让她误会自己不告而别了。青玄边走,这心里边不是滋味。
话说,自女儿国国王请了袁天罡去给她女国算了一命之后,女王陛下便总是忧心忡忡。可是光忧虑是没用的,她得干点什么才能解脱这种忧虑。于是,她命令手下的大臣们修筑工事,加固城墙,还下令征兵,把女儿国里所有的年轻男子都征集到军部,强化训练,又下令兵工厂日以继夜地生产弩箭、弩炮等兵器,以备不时之需。
大兴土木的结果是百姓们怨声载道,朝中主和派的势力不断扩大。女王的统治地位也变得岌岌可危。
就在这关键时期,一直觊觎女儿国的富饶和美丽的吐蕃国经过长时间的准备,终于发起了对女儿国的进攻。
外族的入侵,终于让女儿国里的百姓们清醒了,他们终于知道女王辛苦修筑工事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于是,抱怨声变成了一致对外的呼声,国民们出其不意地团结起来,他们从家来拿来自己的武器,就连做饭用的烧火棍都派上了用场。军民团结的力量果真不容小觑,城门外那些强大的敌人竟然一次又一次被抵挡了回去。
可敌人们是报了决心要拿下女儿国的。他们在城下安营扎寨,研究攻城的方略。女王站在城墙上,望着黑压压的敌营,心里焦急万分。夏如雪已经走了有近一月有余,仍不见半点音信,如果救兵再不来,恐怕这城中的供给维持不了多久了。
女王陛下紧急召来大臣已商讨退敌之策。
大臣甲:我看不行我们就弃城逃跑吧,反正他们要的是咱这块地方,大不了咱们再找块地方重打鼓另开张。
大臣乙:我觉得为今之计只有以火攻之方为上策。你们看,敌营之间离得都很近,如果用火烧之,顷刻间那些营房便化为灰烬。然后我们再趁乱攻入敌营,杀他们个出其不意。
大臣丙:我补充一下乙的意见。火攻的话最好选在凌晨进行,此时敌人睡得正香,根本想不到我们会偷袭他们。还有一条,我觉得很重要,就是最好选择大风天动手,且风向为西南风,这样,火势蔓延,敌人想跑都来不及。
……
女王:逃跑属于下下策,这个可以留到最后使用。我觉得乙和丙的策略可以考虑。这样,我们再等三天,这三天如果老天助我们,赶上有这样的天气,我们就实施火攻的计划。你们几个下去准备一下。告诉将士们,不论敌人怎么叫战,我们也不出去应战。留着我们的实力准备打一场硬仗。这三天都让将士们好好休息,保持体力。让伙房做些好吃的给他们送去。城里还能找来几只羊吧?
大臣甲:城里的羊基本上都让军士们吃光了,百姓现在日子也很苦,很多家一天只能吃两顿饭。
女王深深叹了口气。她不敢想象,如果战争持续下去,百姓们没有吃的,最后就得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