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曹操称丞相也过去两个多月了,这段时间里,许都上下都蔓延着一种奇怪的氛围。
按理说,大胜袁绍这么大的喜事,大家不说放浪形骸,至少也该是喜上眉梢的。可事实上,除了少部分憨批以外,大多数人的眉头,皱的比特么官渡之前还深。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大汉已经太久没有出现过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的“丞相”了。
也不能这么说,几年前,曾经出现了一个差不多的“相国”,那个人叫董卓。
所以,曹操这是已经不打算掩饰他的野心了吗?那如果他真的要进位王公,甚至是更进一步的话,我等又该何去何从?
这个问题不止刘协和百官在想,曹营中许多外姓将领同样也在想。
这也导致了,即使曹操刚成为丞相,便立刻大肆给手下们升官,大家还是没有表现出多少喜意。
曹操对此心知肚明,但他更明白之所以会搞得这么人心惶惶,荀或的的态度才是主要原因。
当日天子下诏封自己为丞相的时候,荀或直接放下了尚书台的工作,一路跑到自己府上来求见。
“明公,如今朝廷三公之职,太尉空缺,司徒赵温尸位素餐,大权本就握在明公您的手上,明公为何还要做丞相?这般行事,定会被他人说您揽权的。”
“文若以为,如今便无人骂我了吗?不,他们何止是骂,应该说,他们是恨不得要了我曹操的命!”
原本一脸焦急的荀或闻言,脸色更苦了两分。前有董承等人,后有韦晃耿纪,这些人的手段太激烈了。以至于自己现在想劝,都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了。
难不成,要让自己对曹操说,“天子要掌权,你还是赶紧死了给天子腾位置吧”这样的话吗?他荀或是忠于汉室,可对于曹操,他也是真心拥护的。
这就是荀或后期痛苦的原因,曹操与汉室的裂痕越来越大,最难受的,便是他这个夹在中间的尚书令。
“韦晃之事,是或失察,明公若是心中有气,可罢免或之官职,哪怕是送入大牢受刑,或也没有半点怨言。只是恳请明公,收回此令吧!”
说罢,荀或跪在了地上,重重的叩了一个头。
其实以曹操此时的功劳,封个丞相真的不算是有多僭越。但世上的事,往往不是你有资格,便可以做的。
荀或考虑的是以后,袁绍手中尤握着两个半州,南方的刘备更是声势熏天,马腾、刘章等辈也并非弹指可灭。
如今就封曹操为丞相,那么灭了袁绍以后呢,是不是就要封公了?再说远一点,击败刘备之后呢?
荀或是真的不希望看到自己与曹操之间,最终因为是否称帝的事,走上陌路。
曹操当时盯着荀或看了半晌,荀或也坦然承受着曹操的目光。良久,曹操才缓缓开口道。
“文若不必如此,韦晃等人之事事发突然,文若能及时应对,乃是大功一件,如何会有罪?
只是,这段时间文若你也太过忙碌了,先回家休息几日吧。三天以后,我会在丞相府设宴款待一众有功之臣,文若定要准时来啊!”
曹操的拒绝很干脆,没有留下任何缓和的余地。荀或沉默了一瞬,施了一礼后,疲惫的说道。
“或,明白了。”
他知道曹操在经历过两次背刺之后,不会再相信任何一个汉臣了,所以必然要选择大权在握。
他同样知道,如今虽去了袁绍之患,但又添上了刘备。当此时节,如果不想拖着整个汉室和曹操同归于尽的话,他甚至连辞官威胁都不能做。
可,是什么时候,他和曹操之间,从亦师亦友亦主臣,变成了现在这样,动辄以性命相逼了呢?
满心茫然的荀或回到了尚书台,浑浑噩噩的通过了那封圣旨,随后便起身回家了。
三天以后的庆功宴上,荀或托人向曹操告了病。
这年头身居高位的有几个是傻子?上次衣带诏之后,曹操与荀或的关系直降冰点谁能看不出来?眼下曹操刚当上丞相,荀或就病倒了?说这是巧合谁信呐!
“唉!”
独坐于相府的曹操,正唉声叹气的发着呆。所以说自己那天干嘛要把话说的这么绝?搞得现在,想去找文若和解都没办法去了。
想起这件事,曹操便忍不住露出了满面的愁容。贴心小棉袄郭嘉不在,荀或的弟子,自己的好大儿曹昂也不在,自己甚至都找不到一个可以商量的人。
虽说也不是没有其他谋士,可荀攸是荀或的亲侄子,找他不合适。程昱的手段太铁血,更加不合适。至于贾诩…
等等,还有贾诩啊!这个老阴比最善算人心,说不准就有办法呢?
说到底,曹操也不想与荀或决裂。不管是为了两人的友情,还是为了如今的局势。
“来人,速去请贾文和来相府议事。”
让你这个混子吃了这么久的白饭,也是时候出出力了吧?
不多时,贾诩便到了。说实话,这个节骨眼上,贾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