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玄幻魔法>开局盘点历史十大事件> 第八十五章 走上台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五章 走上台前(1 / 2)

上官仪被杀,李治也放弃了废后的念头。

其中原因或许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是因为对武则天还有爱呢,还是因为他已经无法拿捏自己这个皇后了,所以只能无奈的接受现实。

再加上,李治的身体情况越来越糟糕,朝堂诸事更是需要依赖武则天处理。

一场皇帝欲废皇后,却最终失败的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公元六百六十七年,李治因为久病成疾,命太子李弘监国。

然而,这样的命令对于朝中大臣来说,都知道完全没有什么意义。

因为虽然是太子监国,可实际上做主的人,还是皇后武则天。

就这样平稳的度过了几年,武则天也安心在幕后遥控着整个朝堂。

然而,或许是因为久居幕后,武则天慢慢生出了走上台前的想法,她想要接受朝臣跪拜。

至于武则天是如何做到这一步的,历史上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不过李治显然是同意的,否则也不会有后来的二圣临朝一说。

只是在李治心中,此时此刻究竟是何想法,谁也无法去猜测。

公元六百七十四年八月,唐高宗称天皇,武则天则称天后,大唐正式进入了二圣临朝的时代,武则天也由此,正式从幕后走上了台前。

在朝堂之上,和李治一同接受朝臣们的跪拜。

在成功走上台前后,同年十二月,武后上表建议十二事。

对此,李治尽皆同意,而这显然也不过是个流程罢了,毕竟皇帝下诏,才能显得名正言顺。

在武则天建议的十二事之中,多半是与民生有关的。

重视农业生产,规定各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予以升奖,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必加惩罚。

可以说随着这一诏书的颁发,的确是大大促进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民间也是对二圣临朝赞善有加,算是初步认可了武则天这位天后。

一年之后,即公元六百七十五年三月,武则天又召集大批文人学士,开始大量修书。

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正范》,《维城典训》,《紫枢要录》,《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内范要略》,《乐书要录》,《百僚新诫》,《兆人本业》,《臣轨》等书。

并且在此期间,还下令给予这批学者参决朝廷奏议,以此分流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

与此同时,唐高宗李治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再也无力处理朝政。

旧居深宫之下,朝堂彻底被武则天一人掌握。

或许是因为武则天本人的能力出众,对此,朝臣们倒也没有太多的意见,而且,李治的身体的确是已经不再允许他临朝听政了,由武则天代理倒也不是不可。

然而,就在这样看似平静的表面之下,宫内却突然传来一些流言,说是皇帝因为身体原因,有意想要下旨让武则天正式摄政。

这可就让众多朝臣们震惊了。

虽然眼下的武则天已经是大权在握,有没有这道圣旨,对她手上的权力不会有丝毫影响。

可这道圣旨最关键的地方,不在于此啊,而是在于名正言顺,一旦武则天得到这道圣旨,那她可就不再只是单纯的后宫摄政了。

一时间,不少朝臣都是出言反对,他们皆是不明白李治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宰相郝处俊更是找到李治劝说。

“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传之子孙而委之天后乎!”

这大唐的天下,你不交给自己的儿子,怎能交到皇后的手上?

听闻这话,李治很快就打消了这个想法。

本以为想要劝说皇帝应该要废一番力气的众臣,见李治这么轻易的就打消了之前的决定,一时间,众臣好像都猜到了什么似的。

可这事情绝对是不能够胡乱说的,所以,众臣也只能是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

而接下来的日子,李治表现出了对太子李弘的喜爱,并且不止一次的想要禅位于太子。

可是这一决定,显然是遭到了武则天的反对。

原因很简单,李弘不是一个好掌控的人。

作为太子来说,李弘还是有能力的,并且,在成为太子,正式监国之后,李弘已经多次表达过对自己母后的不满。

认为武则天权倾朝野,这并不是一国皇后应有的作为。

再加上李弘虽为太子,可手上实际并没有什么权利,几乎什么事情都必须要请示武则天,由她来决断,这就更加激化了这对母子的矛盾。

随着矛盾的不断积累,李弘不甘心继续做母亲的傀儡。

正好这时候,李弘见萧淑妃之女义阳,宣城这两位公主,因为其母亲得罪武则天,而被长年幽禁在宫中。

已经年逾三十,还没有出嫁,所以李弘就主动上奏,请求李治放过这两位公主。

要知道,这道奏章,李弘是绕过了武则天而直接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