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考科举当官。
苏菲派各个门宦想发展,这些以儒释教的魔改哈乃斐派的、和士绅军人互相通婚、权力自上而授的边军、军官、良家子或者科举官们,首先就不会答应。
搞个人崇拜、封建庄园制,就会先扣上一个“邪派”的名目,利用官方势力加以打压。
总的来说,哈乃斐派相对而言,相对比较温和,也相对比较容易世俗化。尤其是传到中国融合了儒、景教等后的特色魔改派。
朝廷从明朝开始,就一直紧抓着司法权,大顺延续下去。
再加上西京的特殊政治地位,故而按说作为烂摊子的西北,在大顺这边其实很稳定。
东北这边也很稳定,西南改土归流是个漫长的过程却也问题不大,西域的准噶尔也非是曾经的瓦剌,雪山地区只要夺回了西域也就安稳了。
大顺是个理所当然的陆权国家,然而如果新军真的如刘钰所言可以以一敌三、甚至以千破万,罗刹国又相隔万里暂时根本无力大规模作战,那其实也就没有太大的陆上威胁了。
只有大顺没有了陆上威胁,才会去考虑海防的事。
是故李淦眼里,刘钰关于“东海危机”的谶言,也就成为了悬在心头最危险的利刃。
也正因此,在刘钰说过那些惊恐之言后,李淦才会如此在意。若是陆上威胁不除,是很难在意海防的。西北为边将扼冲之处,西可进、北制蒙、南入青海雪山,此地安稳,没有大乱,陆上便无太大风险。
李淦曾问过刘钰,关于海防事,有没有快速解决的办法?
刘钰的回答也很简单:
英国,战船吨位20万吨,一吨大约就是两千斤。
只要战船吨位超过英国,就可以保东海无忧。
按照西洋诸国的造价,一艘战舰,一吨造价平均算上大炮,大约是40到50英镑,150两。
20万吨,也就是三千万两白银嘛。
20万吨战舰,少说七万海军,按照每人每年40两银子,再加上军官的、维护费、训练费、火药消耗、训练消耗,军饷500万两。
所以,皇帝只要能拿出3000万两白银,再保证每年500万两军饷,便可保证30年后再无东海之忧。
的确,理论上很好解决。
只要有钱。
只要能保证每年能有8000万两的岁入,这就都不是问题。
皇帝听到8000万岁入的话,以为天方夜谭,刘钰也没法告诉他第六次反法同盟组建的那一年,英国的岁入是1亿6000万两。
海防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钱。
那么刘钰在文登帮着清查田亩,对李淦而言,这当然不是多管闲事,而是分内之责。
若是能够全国清查田亩,不说岁入8000万,但提高个六七百万应该不成问题。
钱不是大风刮来的,总得这抠唆一点、那挤出一点。
一年多收个六七百万,就能干挺多事。
哪怕一半作为全国清查和成本,还剩下三四百万投入海军,李淦觉得也比现在自己扣扣索索就给海军投了十万两的内帑要强。
想解决海军问题,本身就在于钱。
或者说,想解决国内的大部分问题,只要钱到位,很多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哪怕是今年山东的大灾,只要有足够的钱,在南方买米运来,又怎么会有这么剧烈的灾祸?
山东非是西北,三面沿海,只要有钱,根本不是问题。就算江南米不够,那越南米、暹罗米呢?
至于这些人说的“军队干预地方、恐有藩镇之祸”,这就纯属是诛心之言了。
李淦心里清楚,刘钰的承诺是编练一支“有制之军”,是要能做到把他调走,这支军队依旧可战,才算是真的练兵成功。
这支军队不是刘家军,是他皇帝的军队;那些军官也不是刘钰的嫡系,而是皇帝从武德宫里选出来的天子门生,他刘钰多大的脑袋能把这支军队藩镇化?
甚至李淦心里很清楚,新军陆军,刘钰根本不在乎,也根本不想着在这上面抓军权,这一点他即便远在京城,却也知道的一清二楚刘钰练兵的所作所为。
他知道刘钰这么干,只是想要向他传递一个信号:武德宫的学子在地方的正确用法,是数百人一组空降清查,而不仅仅是分散为官在官场掺沙子。
李淦心想朕读懂了刘钰的意思,怕是你们还未真正读懂。
白云航站出来建议试行摊丁入亩,这也不过是延续前朝张居正的改革,朝中不是没有人提过。关键是没有人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式。
摊丁入亩的难点,不再税收,也不再施行,甚至说到了这一步,在文登试行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亩数已经清查了、救灾得利百姓正是最信任的时候、即便有人煽动却也只能煽动曲线上的那些人,而不至于把底层不明真相的人煽动起来。
若只是曲线之上的那些人,若不裹挟煽动欺骗底层,朝廷会怕那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