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数风流人物> 癸字卷 第五百零二节 沟通,拉拢,合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癸字卷 第五百零二节 沟通,拉拢,合作(1 / 2)

数风流人物

不得罪人,如何能得人,紫英这句话说得好啊。」顾秉谦满脸欣然,看着来拜会的冯紫英,「虞臣谨慎是有道理的,我就是昆山人,如何不清楚沈家的威势?可就有人敢来捋沈家的虎须,呵呵,没有三两三,岂敢上梁山?所以,紫英做事须大胆,心细,缺一不可啊。

冯紫英这才想到顾秉谦好像也是苏州人啊,但是却没有听说过沈家和顾家有什么往来,看来这虽然是乡人,但顾家却和沈家没甚瓜葛,反倒是像洞庭商人与顾家颇有往来。

「六吉公,此案相关情况我们已经移交给了刑部,鉴于南京刑部现在的状况,虞臣公已经给京中去信,要求增加人手来查处此案,另外此番江南之行涉及到的案件也是超出想象,都察院、刑部乃至吏部可能都感觉到了巨大压力,都去信要求京中增派人手,……」

冯紫英的话语符合顾秉谦的看法,可以说他才到南京两日,就已经感受到了巨大战果背后带来的汹汹震荡之势。

钱银财货收益远远超出了想象,这固然让他大喜过望,但是这里边就牵扯到太多的地方官府官员问题了。

相关事宜时间长达近二十年,不少官员致仕,不少官员更是升迁,绝大部分官员都还在任,怎么处置?

顾秉谦这个时候才意识到问题的棘手性。

孙承宗、孙鼎相、杨涟和冯紫英都先后来拜会了他,各自谈了一些观点看法,但顾秉谦都不是太满意。

涉及面这么宽泛,而朝廷让自己来江南,就是希望自己能在江南就把这一轮的梳理调整基本处理到位,不要再拿回京师城中去多费周折,一旦拿回京中,皇上和汤谬等人必定会趁机掺和进来,这就达不到朝廷对江南梳理清洗的目的了。

内阁,包括顾秉谦自己在内都早就对江南官场不满意了。

南京六部一直和京师格格不入,此番已经确定南京六部和都察院都不在设立,而江右和闽浙官场也都是昔日义忠亲王也就是万统帝布局留下的残局,借此机会来调整也是应有之意。

但估计内阁也没想到这一轮牵扯进去的人如此之多,层次如此之深。

原来以为就是金陵、松江、扬州几地的问题,但现在看来远远低估了这些江南豪强和地方官员沆瀣一气狼狈为女干的程度。

截至目前为止,列入黑名单上基本上可以确定的官员就已经多达四十余人了,其中致仕的人只有两成不到,也就是说八成以上的官员都还在职,而且大多数都已经不同程度的升迁了。

这大大超出了顾秉谦的预估,也让他有些措手不及和进退两难。

顾秉谦也知道此番江南之事虽然表面上是以孙承宗为尊,但是孙承宗更多的还是把精力放在了军务上,而拿下江南之后诸多政务都是冯紫英在具体主持处置,杨涟和孙鼎相来之后也没有改变这一局面。

但不得不说冯紫英手腕十分老到,既身先士卒,比如出征东海,又敢于放权比如把丁家这边乃至宁国府谭家、广德州陈家、镇江连家这些豪强的处置都交给了孙鼎相和杨涟。

同时他又留有很大余地,比如把四大家的周家、胡家和陶家前期工作都做到位,处理却留在了最后,等待自己来做决断可以说这份手腕策略炉火纯青,连顾秉谦都不得不承认这家伙真的是天生做官的好手。

这样的人才,你想不欣赏想不喜欢都不行。

正因为如此,顾秉谦才很想听一听冯紫英的意见。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征求意见,而是想要让冯紫英作为自己一个助手的身份来给自己建议。

「嗯,紫英,这些我都知道,江南这一行,说实话,我始料未及,这么大的动静,估计

叶相他们也没有考虑到。」顾秉谦步入正题,「但是既然都来了,那么这件事情就必须要做好,向京中求援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不能等,还得要先做起来,可以分阶段分步骤,根据轻重缓急先易后难的方略来,……」

「六吉公,轻重缓急没错,但是先易后难则未必。」冯紫英摇头,「纲举目张,有些事情,纲举了,目才能张啊。

「哦?」顾秉谦扬眉「你觉得有些不能拖?」

「对,江南之地,核心州府不容有失,一拖就有变,也关系到下半年田赋和漕粮入京问题,快刀斩乱麻,定下来,既然内阁赋予了六吉公您的决断权,子舒兄也在,代表吏部,孙杨二位代表都察院也在,怎么就不能拍板?又不是三品重臣还需要内阁计议,六吉公你可以集思广益定下来,急报京师即可,我相信内阁

能理解也会认可你的决定。」

冯紫英的建议让顾秉谦有些动容。

没错,走之前叶方二位都和他谈过,江南官场需要梳理清洗,必要时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