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只是因为当初自己料理的不好吧。
范老太太以前邀请过在楚国认识的一些妇人上自己家门来吃饭,但是她做的食物一半是楚国的食物,一般是她自己故乡的食物。
那些妇人多少给了她一点面子,将她故乡的菜吃了一两口,但是吃的更多的还是楚国的食物。
所以从那个时候起,她就觉得楚国人并不能接受她的故乡,就好像也并不能接受她一样,于是这样的隔阂就这样持续下来了。
以至于这么多年来,范老太太一直坚持种植着自己故乡的种子,然后把他们都保留下来。算是自己对于故乡挂念的一个寄托的方式吧。
范老太太问李极彩是否还要继续做这个异国的佐料做出来的食物,李极彩完全理所当然的语气说她自然会坚持继续做,当然不会放弃。
她好不容易在这么些天里面给开发出来的,为什么要放弃呢?
何况范老太太和李极夜吃了之后都觉得十分不错,那就更没有必要放弃了。
范老太太点点头,对于李极彩的想法她也很高兴,她也会将自己存的那些库存没用的拿出来都给李极彩用,让她去做一些更多关于的她的故乡的食物。
就算是卖给别人别人不吃,那她自己也要吃。
真没想到已是垂垂老矣之年。竟然还有机会能够尝到这样的滋味,范老太太每每想起,总觉得心中感叹不已。第一天卖出了六碗收了很多钱。
第二天的时候李极彩稍微下了一点重口,又去卖那坛子里的东西了。
这一次的好像并没有第一次那么顺利,卖出去了三碗,其他的都没有卖掉,对于对于李极彩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打击。
因为第一天的时候还卖掉了六碗,为什么第二天的时候就卖不出去了呢?
思来想去,她问的那些买过的人问自己做的东西可还算合口味的时候。
那些人说的是合口味是合口味,只不过是太辣了,稍许有些不太适应,所以就是,如果能够再不那么辣一点,他们或许会觉得,觉得会长期继续吃,继续买。
就是在买过的顾客的身上李极彩收集了一些相应的意见,然后回来的时候继续进行加工改良,姜糖汁多浇了一些,然后将辣椒胡椒了一些。
本来这个都是辛辣鲜香的东西,所以可能少放了辣椒,可能风味上确实有一些欠缺,但是这也并不妨碍。
最主要的是能够啊,弄出适合楚国人口味, 那就完美了。
吃了第一碗焖锅的张屠户,变成了李极彩的焖锅的忠实拥护者,无论是她李极彩加多了佐料,还是加少了佐料,张屠户都是十分喜欢,并且喜爱吃的。
仔细询问之下以及采,才知道她原来并不是楚国都城这里的人,而是外地来的,也算是较为偏北方一些的。
那个地方他老家那里比较湿润,湿气比较重,常常要吃一些辣椒,吃一些除湿气的东西。
但是楚国这里的人,并不怎么喜爱吃辣。口味都很清淡,偏甜偏咸。
所以。当屠户一直隐忍了好多年,而且辣椒这个东西因为买的人少,所以价格也相对昂贵一些。
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人喜欢进货呀,商人赚钱也都喜欢,赚一些好赚的呀,卖的火的商品。
这些李极彩都能理解,但是南城区这么多的客栈饭店里面,要想打出一片自己的天下,肯定是要出奇制胜的。
常的饭菜肯定是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的。
其实经商的本事多多少少她也懂些。
初次卖东西的时候,肯定是要给人家留下一个好的印象,然后才能在接下来继续卖东西的时候,人家才会继续支持。
所以刚开始她选择卖的是物美价廉的桂花赤豆元宵,然后接下来卖口味新奇的焖锅。
即便是人家一下子无法接受这样的口味,但是对于她李极彩的东西有了个大概的印象,知道这一家是区别于其她家的,而且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在已经解决了温饱的情况下,而且每日有进账的情况下,李极彩自然会衍生出更多的想法,她想要是能够有一家自己的小店面,然后在里面卖各种各样的东西。
自己打理自己卖就好了。
这样她想卖什么就卖什么,也不用受到什么管制,反正她又不是卖的是那些盐铁茶叶。
关键如果她现在的钱要想在南城区盘下一间铺子,小二十年是至少的了。
按照目前平稳的收益的话,在没有什么大灾大病的情况下,但是如果让李极彩天天这么担菜卖,卖个二十年,她是绝对不甘心的。
她是鼓足了劲儿鼓足了气要把日子越过越好,而不是天天在这里混日子,混吃等死。
想一想,如果不是范老太太接济她们,她早就饿死冻死在街头了。
而老太太收留他们至今,转眼一看已经到了冬初冬时节。
棉衣棉被什么的又要再多置办些,趁着冬天来之前赶紧要把该置办的东西都给置办好,她已经注意到了范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