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大人,你刚才是什么意思?你不是说不答应吗?怎么突然变卦?”
一回到下榻的迎宾馆,杨翰舟便怒不可遏地质问着肖荣。
“杨大人莫非是误会了?”肖荣并没有生气,反而一脸诧异的看着杨翰舟,“肖某刚才摇头意思是不要反对,难道杨大人理解成不要同意了吗?”
杨翰舟一时语顿,脸上的表情不太好看。他可以肯定,对方肯定是说不同意,然后对方便率先答应了寿王的提议,博得寿王的好感。对于军权一事,肖荣肯定不像自己那么倚重。
巴州乃下州,军队本就不多,交出去影响也不大,所以自然不怕什么。但肖荣的态度却让他很难办,让他不得不答应寿王的提议。
“难道我们就这么交出团练使一职?”虽然对肖荣心里有怨气,但杨翰舟也知道此时并不好发作。
“莫非杨大人还要反对不成?寿王殿下可是派着军队随行,我们还是老老实实的接受任命吧,要着那点军队干什么?”肖荣淡淡地笑道,一脸无所谓。
看着对方那欠揍的表情,杨翰舟恨不得揍对方一顿,两人关系算不上多好,但毕竟毗邻为官,也算熟悉。只是没想到之前熟悉的人,今日居然变了一个样,这让他心里一时难以接受。
“可寿王也太蛮不讲理了,直接夺去我们的军权。”杨翰舟不满道。
“这只是临时而已,说不定平定了叛乱就还回来了呢?”肖荣笑着道。
虽然两人脸上并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但心里对于寿王能否把军权还给他们还不得而知,或许永远不会还给他们了。
两人心里的担忧并没有错,剥夺两人的军权只是开始,剩下七州的刺史军权被剥夺也只是时间问题。李晔不会允许手下的刺史掌握军权,那样他这个节度使很有可能就会被架空,到时候出现在之前牛勖的情况,他可就真的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了。
。。。。。。
“父亲,寿王殿下的使者到了!”
就在王建操练士卒的时候,一个年轻军官便小跑过来汇报道。
“是宗佶啊,寿王使者在什么地方?”看到来人,王建笑了笑问道。
“已经安排在县衙休息。”来人恭敬道。
“让人好生招待着寿王使者,为父去沐浴一番便去接见使者。对了,去给晋都将和张都将带个信,让他们跟随为父一起去接见寿王使者。”王建吩咐道。
“是,父亲!”
这个年轻人叫王宗佶,并不是王建的亲子,而是养子。在唐末五代时期,特别流行收养子,李克用有‘十三太保’,其中十二个都是养子,朱温也有养子。当然要论数量的话,还是比不上王建,据史料记载,王建一生一共收了一百二十个养子,比较有名的有四十二人。
之所以这个时候流行收养子、认义父什么的很流行,主要还是因为时局混乱,人与人之间很难信任,所以就通过这个加强关系、取得信任。当然父子闹掰的也不是没有,毕竟在这个乱世,为了权力而闹掰,那都是很正常的。
现在的王建自然没有这么多养子,只有十几个而已,都在他的手下任职,这个王宗佶是养子中最年长的。王建就是靠这些养子来控制军队,不仅是他,其他几个都头也都差不多。
一个时辰后,南郑县衙。
“殿下使者到来,王某便去沐浴更衣方感前来见面,还望使者恕罪。”别说,沐浴一番后的王建倒也人模狗样的,只不过身上的那股痞气是怎么沐浴也遮盖不了的。
“王都将客气了。”
看着眼前这王建,要不是从李振和韩建口中知道他的一些底细,或许他还不知道这位年轻时是个无奈之徒,以杀牛、偷驴、贩卖私盐为业,更是被人称呼为“贼王八”。不过仔细观察,王建身上额痞气,还是能看出来的,那是一种从小养成的,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消除的。
“不知道使者怎么称呼?”王建客气道。
之所以王建这么客气,那也是有原因的。他已经知道韩建和李振的计划失败,而且还从来往商旅的口中得知天策军已经在前往集州的路上。
“在下姓李,添为寿王府录事参军事。”李英旭淡淡道。
“原来是李参军!”王建一愣,然后笑着道。
“又是个李参军。”王建身后传来一阵嘀咕声,只见是从一个皮肤黝黑的将领口中传出。
“晋都将。”王建低声说道。
“晋晖都将说的是李振吧?”李英旭瞬间反应过来,“多亏了这位李振先生,不然殿下哪有那么快平定韩建对利州的偷袭。不过他现在并不是参军,而是王府祭酒。”
听到对方这话中有话,王建心里便确信这位寿王使者并不是易于之辈。
“不知道李参军来见王某有何事?”王建不动声色道。
“自然是给三位都将指一条阳关大道。”李英旭笑着道。
“何为阳关大道?”
“自然是投靠殿下,为殿下、为朝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