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黄小仙完全没有想到的是,这里太艰苦了,她知道苦,却没想到会是这样苦。
她与范一航商量着要去哪里?范一航说要不就去村里老人多的家庭里吧,这样我们也好有针对性的募捐。
黄小仙想了又想说:“我们去学校吧,我想这里的孩子肯定上学的不能太多,因为这里太闭塞了。”
范一航说:“学校倒是好,但咱们能想到了,别人是不是也会去哪里?”
黄小仙把衣服的扣子系好说:“没关系,我还是想看看孩子们的学习环境。
黄小仙在电影、电视剧里看到过无数破败的小学,也曾有过同学去支教时拍回来的照片,但她当亲眼目睹眼前所谓的学校的时候,她还是大吃一惊。
房子基本上是用土垒成的,房顶早就被雨水冲刷得和露天差不多,一个班级大约有十多个孩子,四个班级在一起上课,老师讲完小级别的,再讲高年级的。
看到他们的到来,正在讲课的老师停了下来,有些不好意思地把他们让了进来。黄小仙他们本不打算打扰他们上课,却怎么也没想到学校的环境会这样差。
她问:”下雨天你们怎么办呢?“
老师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操着一口很难听懂的话说:”小雨就对付了,下大了或者连续好几天就上招待所有时也在队部。“
黄小仙问:”招待所怎么说也还算不错,为什么学校不能如此建造呢?“
老师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只好说:”招待所是我们村里招待客人的地方,是我们村子里最好的地方,我们家家也都差不多。“
黄小仙不信,她想,如果一个家庭露天过日子,那日子还能过吗?在她强烈的要求下,几个同学带着她去了他们的家。
这里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家,而是像是用土垒成的洞,根本就没有窗户,而且屋子里阴暗潮湿,黄小仙真的不知道,在这样的屋子里人会不会生病。
黄小仙再一次问跟过来的老师说:”你们为什么不想着搬出去呢?这里条件太差了,影响你们的健康的。“
老师说:”村长说省里也征求过他们的意见,但这里的粮食还有蔬菜什么的,都能自给自足,而且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已经习惯了,尤其是年龄大的人。“
范一航问:”这里一共多少户人家?“
老师说:”要是全算上人数可是不少,但走的太多了,有不愿意走的,就有愿意离开的,原来三百多户快四百户了,现在只剩下一百八十多户了,基本上是老弱病残,有能力的都出去了。“
”他们出去了还想回来吗?“
“年轻人多数选择离开,年龄上了四十的,就算出去过,最终也还是想回来,这里比外面平和,与世无争。”
“这里孩子的教育怎么样?有考上大学的吗?”
“有,是个别的,也都是出去人的孩子考上的,这里的孩子,在小学念完基本上就和父母一起往外跑了,再学也有点晚了,而且念书也需要户口和钱的。”
“没想过从外面引进老师吗?”黄小仙说完就后悔了,他就是老师,很显然水平太一般了。
这们老师一点也没不高兴,说:“外面的老师怎么可能来?这里的山路没几个人不害怕的,来过,基本上都是哭着来喊着走的,如果这路要是好走,这里早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你们的生活用品都是由摩托车外购吗?”
“差不多吧,也有外面的人进来收的,把我们这里的东西压得不能再低了,也不能怪他们,他们往外运得也太难了。”
黄小仙觉得自己空有一腔热血,这里的问题,上级有关部门一定也考虑过,但现实的条件就是如此,就像老师说的,他们虽然叫救济村,但这里的人对钱并不热衷,因为钱就是纸,他们最需要的是物质。
与贫瘠的现状想比,这里的孩子特别淳朴可爱,他们忽闪着大眼睛,那里全是对外面世界的憧憬。
黄小仙忽然有些冲动地对范一航说:“我想给孩子们上几天课。”
范一航有些为难地说:“有用吗?就这几天?”
黄小仙说:“那我们在这里做什么?不如做点实事或者说是自己喜欢的事吧。”
他们返回了学校,黄小仙一口纯正的普通话让学生们学了好半天,黄小仙发现他们并不无知,只是汲取知识的点太少,他们连课本都是两、三个人用一个,这样的条件,让他们怎么能安下心来好好学习?
黄小仙回到招待所,再也不感觉招待所的条件差了,他们又都聚集在会议室里,姚一飞主持会议,大家把一天的收获分享一下。
轮到黄小仙的时候,她想了想说:“这里的条件不能说多差,他们能够做到自给自足,但路太难了,一时半时也解决不了问题,我想问一下,能不能用飞机把东西运进来?”
她的话刚一落地,人们就哄的一下笑了,姚一飞说:“你说这话我们能理解,你还小,如果能,这里早就不至于这样了,飞机就算能飞进来,但往哪里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