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我是顺利的混完了,也就这样了,每天窝在家里,什么事也不做,每天就对着显示屏来着,为了可有可无的更新努力着,也许我更不更新对每一个人都没有什么影响吧,我就是这样的人,从来都是如此,从来不被人重视着。只是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的人。 应中央台邀请,特发回忆那些美好的时光?以下就是我最美的时光了,你们不用来采访我了,我自己先写出来了。 我们这一辈,也就是91年开始上小学,97年上初中,00年上高中,03年上大学的,07年毕业的,终于要和年少轻狂说拜拜了,有些不舍,有些迷茫。 我们这一代人生于80年代中期,没有80年代前期人的脸皮厚,他们把机会全占了,然后教我们怎么寻找机会,也没有80年代后期人的疯狂,因为他们是70后创业的那部分人生出来的孩子,生出来就衣食无忧了。 但总算是最适当的先接触到新生事物,比如企鹅,手机短信,还有什么来着,我记得最多的就是游戏吧,奇迹,暗黑,传奇吧,还后mp3都是后话了等等。我们的父母大多出生于60年代初、50年代末,那个时候刚赶上3年自然灾害,所以那时候出生的人特别多[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妈妈说的],所以我们这一辈的人也特别多,全部降落在85年,86年。 我们出生的时候,家里的电视是黑白的,家里有录音机,自行车,洗衣机,缝纫机.....那时候每个人出生一百天时候会去照一张相,黑白的。 慢慢的我们大了,我们看的电视是西游记,新白娘子传奇......动画片是葫芦娃,黑猫警长,铁臂阿童木,三毛流浪记,一休和尚,神笔马良,哪吒闹海,三个和尚...... 吃的冰棒是水果味的,还有绿豆味的,奢侈一点的就吃雪糕,五分钱就可以买一条冰棒,过节就提高生活水准买一毛钱的,后来涨价到两三毛,雪糕要五毛; 喜欢在地上拍贴画,玩弹珠;看的书是连环画,黑白的,印象最深的是伯父那个旧抽屉里面那些珍藏的霍元甲。小时候老师要我们象赖宁学习,就是那个为了救森林大火而牺牲的孩子。我们唱的歌是音乐书上教的粉刷匠,小红帽,海鸥,排排坐食果果......那时候我们读幼稚园。 又慢慢的我们上小学了,小学过的好慢。作业是写拼音,抄生词,组词,造句[现在也应该还是吧],下课了就到处疯,在操场插地图,抓知了,放学回家要排队。 大风车开始出现了,小龙人开始出现了,唐老鸭和米老鼠,蓝精灵,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舒克和贝塔,变形金刚,忍者神龟,叮当猫,猫和老鼠,圣斗士星矢,七龙珠出现了。 足球小将热播天天跟,然后喜欢上看人踢足球,放学了看一大群人跑到荒田里踢球,我就好笑啊。 四驱小子也来了,我们开始玩四驱车,很贵,要十几二十块一辆。我们打的游戏是超级玛丽,魂斗罗,坦克大战,街头霸王。小虎队开始流行,四大天王开始流行,台湾小旋风林志颖也来了,我们只能哼哼,唱不出调调。 真正接触到流行音乐是94年张学友的歌,听的是磁带用收音机听,后来开始听beyond。 慢慢的我们上初中了就都用超薄的,步步高的,新科的,能拥有这些东西完全是因为父母要我们学英语,而我们骗我们父母说我们会好好的学英语的,你给我买,父母听见孩子说自己要好好学习,当然是花再多的钱也要给买啊。 到高中换成随身听,上大学用mp3,这玩意我真没有用过,小狗骗人,我听歌都是用收音机听的,听得是电台,有一个叫篇篇情的反正当时挺火的,好像是全国转播来着。 那主侍人叫什么名字我忘记了,叫小凡,还是什么来着啊,不过她当主侍的风格确实是全国最好的,最适合我们这代人听的。可惜的是我们村子没有信号,我只有在镇上读书的时候才勉强有信号啊,那是一般都听到12点,听完正好睡觉啊。 有木有听过的啊,有听过的话,应该能明白我的一部分的感受吧,毕竟她每天读的文章和放的歌曲给我的影响还是很深的。 97年香.港回归,第一次开始真正关心政治,97年周华建唱了首朋友,97年我们开始追星。初中最流行的发型是郭富城的那个,还记得吗?反正是立起来的,可帅了。 家里的电器渐渐的换了,没人再用录像机了,都换vcd/dvd了,只有我家没换,因为我爸妈说了这害人,不给我买,我看着别人的老爸老妈的工资不断在涨,我爸妈却开始下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