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拜是昨天下午才到,此时还是第一次直面传说中的海城,不过,正如多尔衮所言,他脑子很好使,很喜欢未雨绸缪,早在来回偷袭的这一路上,便一直在思量如何破海城之局。
此时又处在如此高的土炮台上,几乎将大半个海城看的清晰,他脑子里也逐渐有了思路。
沉吟片刻,恭敬拱手道:“摄政王,奴才也认可吴军门的围困之计,这是最稳妥的办法。不过我大清皇帝现在还在徐长青手中,我大清也不能这么拖着。若要强攻,依照奴才的思虑,或许,可以从多线来运作。”
“嗯?”
“详细说说。”
多尔衮顿时看向谭拜。
周围,众人也纷纷看向他,尤其是吴三桂的目光里,更是充满了感激。
这就是谭拜的高明之处。
哪怕是面对吴三桂这种汉人奴才,他也不会轻易得罪。
回顾满清立国之初的历史,就算是徐长青也不得不感叹,真的是有点将星璀璨了。
老奴,皇太极,多尔衮等大名鼎鼎的就不说了。
像是济尔哈朗,老七阿巴泰,老十二阿济格,包括鳌拜,谭拜,苏克萨哈、遏必隆等人,都是一流水准。
尤其是阿巴泰,阿济格,包括谭拜,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里面战功最恢弘的,当属阿济格。
赵率教是他逼死的,刘宗敏是他杀的,宋献策是他俘虏的,大同是他平的,包括很多恶战,都是他率先打开了局面。
阿巴泰没有阿济格恢弘,但是他的意识、反应、能力,尤其是诸多关键时候的‘夜壶’作用,同样是不容小觑。
只是因为他的母亲出身卑微,一直被压制,有时候有大功也被别人占了。
再者,便是谭拜这厮。
他的奇袭理念,哪怕放到后世,都是一流水准。
只是他善于军事,而流于政治,并没有达到本该达到的高度,被历史吞没。
此时,谭拜本就是正白旗的奴才,多尔衮对他还是很信任的。
谭拜看着众人都充满希冀看向他,虚荣心也得到了很大满足,没有再遮掩,直接道:“摄政王,奴才的意思是,我大清不能只强攻海城南这正面战场,可以把目光放的更宽阔一些。奴才今早已经仔细看过了,北面,大清河流域,的确不好下手,但是海城东南面的海边,却未必不能下手。咱们可以声东击西,佯攻大清河流域,备战正面战场,再出奇兵,奇袭海城东南!就算到时候不得手,也必将扰乱徐长青的部署,从而寻找到新的战机……”
随着谭拜仔细叙述完他的战略,便是多尔衮眼睛都亮了起来。
而吴三桂、唐通、白广恩众人,一个个都有些目瞪口呆。
他们这时也明白了,为何,跟鞑子搞,总是这么难搞了,若是真在战场上碰到了谭拜这种对手,真的,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多尔衮这时也忍不住击掌而赞:“很好!很好!谭拜,此役,我大清也不急于这一时,本王给你三天时间,如何?”
“为摄政王效力,是奴才的福分!”
……
清军这边拉开阵势,模范军显然也没闲着。
不过徐长青这段时间做的最多的,并不是稳固防守,而是在潜移默化间,不断加强将士们的‘进攻性’!
清军的确骁勇,却是没有足够压制模范军的杀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保全了海城的防御性。
然而此时这种状态,仅仅防御是不够的,想要吃下清军带起来的这波‘福利’,近百万规模的人口,必须要主动出击!
而且,必须要把清军打疼了,让他们再也不敢乱来!
这就需要精细再精细的筹谋!
模范军此时的底子,可是经不起失败的。
此时,看着对面高台上的多尔衮等人的王旗,徐长青也在飞速思量。
此时这般状态,想要正面搞清军,还是不太现实。
防守是足够了,却是出不去,尤其是清军又搞了这么多防空炮台,热气球的威慑力也被缩减。
就算此时不知道清军营地的排布情况,徐长青猜也能猜出来,他们必定对防空工作有了很多预警。
这就必须要动脑子,使巧劲了。
徐长青想了很久,最终还是选择了一个看似危险,实则却是最稳妥的办法:“诱杀!”
就跟钓鱼一样,哪怕放弃海城外围的这三两道城墙,乃至放弃丰国镇中心的‘灯塔’,也要在最大范围内,狠狠杀伤真满洲的主力。
只要能把清军这波势头遏制住,让他们从骨髓里胆寒模范军,出城主动作战,截胡清军收获的时机,便真正成熟了。
不过,看清军目前的态势,真正把工事退到海城城下,还是需要一些时间,徐长青必须要先暂时耐住性子。
……
晚上,徐长青来到了南城头最东首的红娘子部营地吃饭。
这一方面是公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