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来早,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没到,天气就已经暖和起来。
暖风熏人,春光明媚,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青草绿了,人家篱笆墙上的迎春花绽放出朵朵金黄色的花蕾。
河里的水碧绿,几只大白鹅;摆弄着红色的脚掌,在水面上欢快的游荡。
春风中,向涛也想开了衣襟,享受着久违的暖风。
年节过了,饮食店已经开张,田雨禾和张玄智早就去了浙省,向涛心心念念的陈丽萍也回来了,买洋货的小摊位也摆了好几天了。
“豆腐;买豆腐”一声还带着稚气的吆喝声从远处传来,挑着担子的是一个看上去才十几岁,还扎着两根羊角辫的小姑娘。
向涛知道这是邻村一家浙南人的豆腐坊开张了,想来很快就会有更多的小作坊会开张。
“大哥,豆腐要吧,我家的豆腐好吃又不贵,你买点吧。”
“好,称一斤晚上做荠菜豆腐羹吃。”
看到小姑娘把豆腐放进一个小马夹袋(北方据说叫方便袋),向涛的眼睛亮了,这玩意很快就会流行起来,也宣告了竹篮子该退场了。
小生意做完,向涛又站在门前朝远处张望,还不时的抬手看表。“都九点了,调查员怎么还没来?”
调查员今天要来;是昨天下班前李国庆亲自同志他的,据说此老是个老革命,一直从事农业工作,现已退休,他还是个坚定的改革派。
白天已经和他他了一个下午,明天就要找他谈。
李国庆还拍着向涛的肩膀笑道:“好了,这下你该放心了!”
没一会,村口过来一辆吉普车,开到向涛面前停下。
从车上下来个老头,看上去头发花白,额头上还有几道很深的皱纹,估计绝对过六十了。
老人笑着主动伸手:“向涛是吧,我是杜雨田。”
“杜老您好。”向涛哪敢直呼老干部的名讳。
老人摆摆手说我已经退休了,无官一身轻,小伙子你就叫我一声老杜好了,我喜欢人这样称呼我。
“好的,老杜您家里请。”
家里;摆开了茶水,老杜说大内过年时收到李国庆的信,非常重视,一连研究了好几天。
信里你们说的那句:“老百姓都没猪肉吃了,还限制雇佣工人”这句话,可以说是振聋发聩,可以说是让所有大佬都产生了非常大的触动。
“大内真是虚怀若谷”这句话能产生触动,那就会有好时到来,向涛紧张了好几天的心,总算是能放下了。
他还想,老杜没提软妹币会贬值这事,不知是没看到这句话,还是有意义避开了,反正不说更好。
“今天我来,是受大内的委托,亲自过来看看,听听你们个体户真是的心声,给上边反应上去。所以你今天要知无不言,想什么就要说什么,李国庆的信李不是说了言者无罪吗。”
老杜随后从老旧的公文包里取出纸币放在桌上,看着向涛。
向涛:“首先我要说的是,我是天朝子民,我热爱这片土地,我真心希望天朝能富裕起来!天朝也必将富裕起来!”
老杜听了击节赞叹,“好,小伙子你有这份心,我就可以相信你的人品。我们老的拼死拼活,也不就是想让咱们天朝富裕强大吗,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
“在我看来,我们天朝到处都是发财的机会!而束缚我的,第一个是用工制度,它极大的限制了商人继续发展下去的信心,更是扼杀了商人做大做强信念。”
老杜记录了一会说,这点你说的很对,我本人也非常赞同。“继续,有啥说啥。”
“于此相对应的就是,商人还不能多处经营,也就是不能开分号。以我来说,我是开饮食店的,我赚钱了,还想继续开几家饮食店,现在就不可能。
前清时候,山西日升昌票号能开遍全国,怎么到现在反而不行了,我想不通。”
老杜又闷头写了好多,嘴上还催促向涛:“还有什么不满的,继续说。”
“还有就是现在不能开公司。我想办厂子,雇佣几十上百人,做大了或许雇佣上千工人,现在还是行不通。我想问一句,特区行,我们魔都为啥就不行?难道魔都就不是天朝了吗?”
。。。。。。
。。。。。。
。。。。。。
几乎一个下午,全成了向涛吐槽的时间,而千里迢迢过来了老干部老杜,却成了一个记录员,满满的记录了好几张纸。
该说的都说完了,老杜又让向涛带他去看看养殖场。
到了养殖场,老杜看到养殖场里活蹦乱跳的小猪仔,以及大片大片的小鸡苗,他非常开心,连说了几个好字。
“这个养殖场,你还想不想继续扩大啊?”
“想啊,我有钱赚,老百姓有肉吃,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啊,老杜;有关这一点,你一定要向上边反映下,这里头没有谁吃亏啊。”
看完养殖场,老杜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