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文本家境殷实,此番随李孝恭进京述职,一入长安城便着家人在长安城购置了宅院。 岑文本不过是客居玄都观,待过了几日,岑文本的宅院定了下来,岑文本便离了玄都观,迁至了长兴坊的新宅。 武德九年八月十三,李世民登基后的第五日,正是百官休沐之日,也是李恪拜师之日。 岑文本眼下官职虽微,但其才略李恪却比任何人都要清楚,李恪纵为亲王,亦不敢有丝毫怠慢。 这一日,李恪卯时便起,在宫婢的服侍下更衣洗漱,不到辰时便已出宫,带着几名侍卫到了长兴坊岑府门外。 “咚、咚、咚。”李恪亲自上前,敲了敲岑府的大门。 过了片刻,岑府大门缓缓打开,从门内走出了一个四十有余,家仆模样的中年男子。 “这位小公子清早叩门,所为何事?”岑府家仆开了门,见门外竟站在一个看似十岁上下的少年,于是问道。 李恪拱了拱手回道:“烦请通报岑大人,就说李家三郎奉父命前来拜见。” 李恪有意拉拢岑文本,自不欲以权势压人,于是并未开门见山地讲明身份。 不过李恪虽未自表身份,但李恪仪表不凡,面带贵气,身后又带着侍卫,一看便知是长安城权贵人家子弟,岑府家仆岂会看不出来。 岑府家仆听了李恪的话,脸上露出了些许难色,对李恪道:“这位小公子着实来的不巧,我家阿郎正在晨读,现在恐怕不便,小公子若是不嫌弃,可否先往偏厅稍坐。” 李恪闻言,摆了摆手道:“无妨,不必打搅岑大人读书,我随你先去偏厅等着便是。” 说完,李恪吩咐了一身,命侍卫在门外等候,自己随岑府家仆进了门。 岑文本的宅院是一座四进的院子,本为一位蜀地富商所有,因要离京,故售卖院子,被岑文本盘了下来。 院子不大,比起李恪在东宫所居之宜春殿自然相去甚远,但岑文本拖家带口也不过十余人,住的倒也宽敞。 岑府家仆引着李恪到了正厅坐下,随即为李恪奉上了一杯香茶,便安排李恪在此稍后,自己去后院的书房向岑文本禀告去了。 “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 李恪在正厅中端坐,耳边隐约传来一阵轻微的读书声,李恪年少,耳目聪颖,书中的内容倒也依稀可闻。 岑文本读的时西汉大儒董仲舒所著之《春秋繁露》,几日前李恪曾在弘文馆孔颖达的书案上见过,大概翻过几页,故而有些印象。 岑文本的读书声约摸持续了半炷香的功夫,待此卷读完,岑府的家仆终于走上前去,向岑文本禀告了李恪来访之事。 “阿郎,方才有一小公子求见,现已在偏厅等候。”家仆上前对岑文本道。 岑文本久在荆襄,在长安城并无故交,怎的会有人清早来访? 岑文本问道:“来人可曾讲明身份。” 家仆回道:“那位小公子只说是李家三郎,奉父命前来。” 岑文本听了家仆的话,神色一凛,李恪便是李世民三子,这门外求见的少年莫不就是他? 岑文本忙问:“这小公子来了多久了?” 家仆不知岑文本为何会如此反应,只是如实回道:“约摸半炷香的功夫。” “糊涂,此乃蜀王殿下。” 岑文本闻言,立刻放下了手中的书本,一边说着,一边出了书房的门。 李恪贵为亲王,而岑文本却为蜀王府长史,说来李恪还是岑文本的顶头上官,岑文本竟叫李恪在外面足足等了半炷香的时候,这若是叫御史得知,少不得要被弹劾失职之过。 而且李恪出身高贵,自幼娇生惯养,更兼年少,没有定性的时候,若是李恪等的久了,失了耐心,以此降罪于他,恐怕谁都保不住他。 岑文本快步走到正厅,一眼望去,那在正厅之中端坐着的少年岂不正是他在重明门外见过的蜀王李恪。 “家仆眼拙,不识殿下身份,还望殿下恕罪。”岑文本走到李恪的跟前,俯身拜道。 李恪今日本是拜师而来,可李恪没想到刚一见面,倒是岑文本先给他行了一礼。 李恪见状,忙起身将岑文本扶起道:“岑大人何出此言,快快请起。” 岑文本起身,对李恪道:“殿下若要读书,尽管遣人来传便是,何须亲自来一趟,着实叫下官受宠若惊。” 李恪听了岑文本的话,一脸正色道:“今日李恪是来拜师的,自古以来拜师从来都是持六礼束脩,立学求道,哪有诏师入门的道理,岑大人岂非折煞李恪。” 李恪这么一说,岑文本这才明白了李恪的来意,再仔细看去,李恪今日身着青衿,腰系玄色丝带,头戴学冠,这一身正是皇子拜师的衣着, “殿下真是拜师而来?”岑文本看着李瑁,惊讶地问道。 李瑁回道:“父皇下旨,命李恪随岑大人识文断字,李恪今日自然是拜师而来。” 岑文本见李恪如此较真,当即解释道:“下官不过蜀王府长史,陛下有命代授课业而已,岂敢当殿下之师。” 李世民的圣旨上写的明明白白,册封岑文本为蜀王府长史,代授蜀王课业,字里行间并未有半字提及师徒,今日李恪突然前来拜师,自然出乎岑文本意料。 李恪道:“拜岑大人为王府长史,确为父皇之言,然父皇并未定下师徒之事,故而此事自当有李恪自己做主。岑师授李恪课业,便是李恪之师,李恪自当执弟子礼,以师礼相拜。” “弟子李恪,拜见岑师。” 李恪说着,神色一正,竟顿首拜了下去。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