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是永恒的索带。
一场开业演出,把工作室和几大电视台,中华书店,音像总公司,还有诸位大明星的关系紧密的联在了一起,有点恋奸情热的意思。
赚钱啊,电视台的广告费工作室要拿过来一部分和明星们分配,光碟销售利润也要分配。
而做为载体的电视台,书店和音像店自不用说,赚的满嘴流油。
听说以后音乐节将形成常态,一年一次,那还说什么?肯定支持啊。
无形之中连刚刚进行拆迁的枫城钻石大厅都跟着热了一波,登上了报纸新闻。
而酒吧借着这股势头稳稳的站稳了海子周边第一酒吧的头衔,连对手都没有。
安保公司也跟着露了把小脸,区里已经在和安保公司接洽,准备把大院和家属院的安保工作交流过来。
安保和保安虽然就是个文字顺序的不同,差别太大了。
安保是有老大的正规军,就是平时在地铁站飞机场那些穿着黑制服,年轻力壮,拿着金箍棒背后印着特别勤劳字样的那群人,他们行使着老大的权力,但不担责任。
有点事儿转眼就化为临时工或者保安人员了。
而保安就是什么商场小区酒店常见的那些灰皮,成员是从十五岁到六十五岁的闲散务工人员,熬时间混日子。
张彦明已经告诫过王洪刚,那两边的主要业务都不碰,没那必要,也懒得麻烦,就是搞好内需,然后可以接一些当地官家单位的活儿。
还有明星名人或者活动安保,时间短效益高,也不触及别人的利益。
自己旗下的地产物业,小区,公司单位,明星,机场,CBD中心,酒店,院线就完全能支撑自家安保公司的生意了。
这边电视剧有条不紊的在拍,参与进来的编剧已经有三十多人了,还有扩张的意思。
张彦明感觉也无所谓,反正只要故事可以多拍点也不存在问题,四十集和四百集并没有什么不同。
工作室这边也吸收了十几个编剧过来,开始编写准备在产业园那边固定影棚开拍的室内系列轻喜剧,我爱我家,编辑部的故事,东北一家人,家有儿女。
当然少不了一部军旅题材,炊事班的故事。也少不了一种情怀,武林外传。更少不了爱情题材,爱情公寓。
系列剧的好处就是,张彦明不用清楚的记着原剧情扒剧本,只要有个纲,其他的让编剧们去发挥就行了。
当然,他也在尽量的还原一些记得比较清晰的剧集,必竟都是经典嘛。
张永光那边已经开始悄么声的开始准备了,找演员,找龙套(客串)。
张彦明这边开始准备自己的综艺首秀,我是大歌星。
这是个系列的东西,从名称,标识,规则,赛制到场地打造,宣传,报名,录制播放都要有严谨详细的规范,不容有一点点马虎。
他要打造一款能甩出去收欧元的节目出来,让那些牛逼的老外也体验一下授权费的恐怖。
这是一款融合了马桶台的两超和之江台好声音的节目。
两超把马桶台推上了娱乐之王的宝座,改变了国内娱乐市场的格局,可惜被马桶自己给溺死了,还死的比较惨,各种公开的黑幕,各种炒牌撕逼,各路奇葩轶事。
如果正儿八经的做节目,而不是急吼吼的去压榨剩余价值,估计后来之江的好声音就没可能那么一鸣惊人了。
这也正是国内和国外在很多现像以及事情上的最大差异。急功近利,吃相忒特么难看。
某位历史名人说过,只要汉人自己不乱,那就是天下无敌,哪有游牧狄夷的事儿?
我们向来是自废武功的,论起自残堪称宇内第一,从无敌手,哪怕刀斧临身都不耽误私斗。就是这么强大,就问你怕不怕。
张彦明准备陆续推出几部综艺,我是大歌星(歌唱),我是大明星(喜剧表演),我是幸福的崽儿(去哪儿),我们奔跑吧。
后面也有可能还有我们挑战吧。谁知道呢。
提前十年把大综艺搞出来,给娱乐立个杆,树个模板出来。
他想试试没有了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节目的生命力在哪儿,难道娱乐就不能正常点积极健康点?
他有一个梦想……阿么么么么,串场了。
他有很多想法,不过人力总有穷尽,走一步看一步就是了,谁也不是地球的主角。
自己国业部分的产业平平稳稳,国外部分今年又铲了一层锅底油,预计到年底资产又要翻个一两番,或者还要稍微多一点,或者两点。谁知道呢。
以后这样的机会基本上就没有了,国际上除了原油和黄金,能平稳好几年,一直到07年。
而这几年正是科技公司大爆发的时期,很多日后的大公司大IP都在这个阶段诞生成长扬名,只要有资本就可以摆好刀叉享受美味,还是相当丰盛的大餐。
到了07年全力薅一把阿米丽卡羊毛,什么都有了,比做梦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