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
王允家世出众,家中世代官宦, 曾经出任豫州刺史, 口碑极佳, 在十常侍乱政之时, 曾经辞官隐居,何太后的哥哥何进掌权之后, 王允再次出山。
王允不畏权贵,不屈服于董卓。在雒阳混乱之际, 临危受命,成为司徒, 董卓封他温侯, 王允本想拒绝,但王允麾下的名士们都极力劝导王允,明哲保身,才能图谋大计。
因此王允接受了董卓的册封, 但背地里却借着各种名义,召集能人, 反抗董卓。
读过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王允这个人,在推翻董卓乱政这个事情上, 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后汉书和三国志中并没有貂蝉此人的记载, 但是记载过董卓曾有一个婢女, 因着董卓性情暴虐, 经常打骂吕布, 一言不合便要用剑砍死吕布,所以吕布心生记恨,常常从董卓家里的后门进入,与董卓的婢女“偷情”。
后来吕布更是联合了王允,准备刺杀董卓。
正史中全不见貂蝉此女的身影,刺杀董卓更没有貂蝉的参与。
不过在三国演义之中,显然对董卓的这个婢女进行了润色加工,婢女变成了王允的养女,衍生出了貂蝉拜月的佳话,王允派遣貂蝉,左右挑拨,使出美人计来,离间董卓与吕布,从而联合吕布,刺杀王允。
还有其他版本关于貂蝉的故事,三国演义的前身蓝本,三国志平话中直接把貂蝉,写成了吕布的妻子,因为战乱,而与吕布走散,后来辗转变成了王允的侍女。
后来王允听说了这件事情,便心生一计,故意把貂蝉送到董卓家里,是个男人都以为王允是送美女来的,于是董卓便没有拒绝,直接与貂蝉行云雨之好,正巧被吕布知晓,如此一来,勃然大怒,直接提剑杀了董卓。
不管是哪个版本,都能看得出来,王允的为人,其实并非看起来那么正义凛然。
在朝廷中打滚儿的人,哪一个是真正正义凌然的?
而且历史上王允令吕布刺死董卓之后,也变得居功自傲,反复无常,最后被董卓的麾下杀死。
张让猜测王允,当然是有根据的,毕竟他看过这么多东汉版本,无论是话本小说还是戏剧,董卓之死,都和王允有关系。
因此张让当然要猜王允了。
女官何氏一听,大惊失色,震惊的看着张让,眼神似乎就要将她出卖。
但是转瞬,女官何氏立刻否认说:“很可惜,列侯猜错了。”
张让一听,自说自话的说:“王公身为司徒,一方面想要扳倒董卓,为民除害,而另外一方面,王公也目睹了关东联军的日益膨胀,因此心有余悸。王公或许在想,与关东联军一起夹击董卓,恐怕是最好的法子,但这法子风险太大,一旦关东联军成为功臣,那么日后开进雒阳,必然又是另外一个董卓,而他这个大司徒,并没有任何多余的兵权,可以制衡广东联军,如此一来,推翻董卓之后,站在最高位的人,将不是王公,因此王公便想了一个这般的对策,让你来挑拨董卓与我等义军,一旦两败俱伤,王公自然会坐享其成,对么?”
何氏听他分析的头头是道,心里越发的心惊胆战。
而刘岱完全没想到何氏竟然是大司徒王允的人,气的他浑身发抖,恶狠狠地说:“好啊,你原是利用与我,好啊!你这个贱人!”
女官何氏虽心里心惊胆战,但外表看起来十分冷静,淡淡的注视着张让,说:“小女已然说过了,小女的主公,并非什么王允,而是董卓!小女并不识得王允。”
张让一副冷漠却无所谓的模样,说:“无妨,既然女官你不承认,那我们不防修书一封,送到雒阳城去,交给司徒王公,你看如何?”
女官何氏的脸面突然抽搐了一下,似乎想要做最后的挣扎,仍然努力维持着自己淡漠冷静的表情,说:“随意,反正小女不识得什么王允。”
张让语气淡淡的,似乎有些感叹的说:“是啊,不只是女官不识得王公,让以为……王公必然也不会识得女官的。”
他显然话里有话,这么一说,女官何氏整个人都怔愣在了原地,似乎深受打击,那模样登时有些脆弱。
因为张让说了一句大实话。
无论王允认不认女官,女官是不是他派遣出去的细作,王允的回答,必然都是不识得。
如果不认识,那就是不识得。
如果认识,女官已然暴露了细作身份,如此一来,王允为了大计,也不可能承认自己与女官的干系,绝对会保全自己,而丢弃女官。
张让淡淡的说:“可惜了,女官你如此保护身后这位主公,而这位主公……注定是要弃车保帅了。”
女官何氏听着张让的话,忍不住眼眶通红一片,嘴唇也微微颤抖起来。
张让又说:“不,在你的主公心里,你或许都不算是车,而是一个……只能向前,不得后退的卒子。”
张让说罢了,摆了摆手,说:“带着下去罢。”
女官何氏被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