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自此就进入了报业业发展的第二个时期‘去粗存精,资本涌入’。在这一时期,资本的涌入有两个影响,一个是淘汰掉了一部分资金少,同时报纸内容也不优秀的报馆。另一个则是用稳定并且在当时看来已经非常丰厚的报酬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成为作者。
现在其实就处于第三个时期,‘群雄并立,竞争激烈’。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大报馆,同时中小报馆的上升之路还没有完全被禁绝。整个行业竞争很激烈,大家都争抢着占据更好的位置。
连翘估计,进入下一个阶段就会淘汰大量体量比较小的报馆,正式由业界的‘春秋’进入‘战国’时代。行业内部终究会由数量不那么多的几个大佬统治,而不是现在乱战的样子。
只不过这个过程会很缓慢,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要解决,其中最硬的骨头就是交通运输业。只要交通运输业能够突破瓶颈,大报馆的辐射范围就能爆炸式地扩大!原本地区性的小报馆就会失去生存的空间。
明明身处苏州的辐射之下,嘉定的报馆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这正是因为运输始终比不上本地发售。
这就好比后世的相声演员,最开始的时候整个行业需要的相声演员反而比较多。因为当时没有收音机普及,更不要说电视什么的了。这种情况下每一个地区的相声演员都能够混下去,但是有了收音机,甚至电视之后,全国也只需要几个最好的相声演员了。
不过那都是之后的事情了,连翘甚至不知道自己活跃时期能不能看到那一幕...看科技树将来会怎么点,这也不是她一个文科生能够弄清楚的。
总之,现在的报馆,特别是体量不那么大的报馆,真的是求贤若渴了。甚至能所有的领导人全部聚起来,专门为吸引一个作者开一个会。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乔琏真的就已经成为大神了。如果连翘的都是在苏州发表的,说不定已经成了,但是她不是啊!受到平台的影响,她现在的数据并没有达到大神的要求。
但是大家都是有眼睛的,自然明白人家的水平,再加上这个是个来之能战的成熟作者,都纷纷愿意以接近顶价,甚至就是顶价来请人!
明辉报馆的老板最先开口:“我不如诸位先生懂行,别的事情我就不说话了,只定个调子——咱们请乔琏过来用顶价!另外别的待遇也都好商量!”
说完这话,老板果然就不再开口了。
其他几个高层议论开来,有一个主编就道:“想要挖来乔琏恐怕不太容易,人家都透过三吴报馆的宋文静在《文汇月报》上登载过了,这其实已经说明他们之间是有默契的。”
总副主编撇撇嘴:“默契算什么?就是真的签订了文契还能赔钱毁约呢!”
一般来说当然没有这么混乱,就算真的想要契约结束之前换报馆,也会三方之间私下协商,协商出结果之后平稳解决。真的闹到赔钱毁约,其实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
不过总副主编并没有说错,这种默契很有用,但是只要锄头挥舞的得力,其实又不是那么重要。
另一个主编则是为难道:“和三吴报馆相比,咱们明辉还是要差一些,如何吸引人家呢?”
研究来研究去,明辉报馆的管理层在纸上记下了好几条。其中最重要的,强调的最多的就是待遇!相比起大型报馆,中等大小的年轻报馆在给作者开待遇的时候其实是更灵活的。
大报馆规模大,作者也多。一个作者提高报酬并不算什么,麻烦的是很多自忖和这人差不多的作者若是也要求提高报酬,这可怎么办?报馆经营中,作者的报酬是成本开支中很大的一块,稳定的报酬等级不被破坏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很多大报馆为了留住一些在别的报馆能拿更高报酬的作者,除了讲情怀,强调自家平台对长远来说更好之外,也会在报酬之外的待遇上下功夫。这就好比后世公务员的工资其实一般,但稳定再加上各种杂七杂八的福利,立刻就让很多人趋之若鹜了。
在这一点上中等报馆更有优势,他们并没有多少厉害的作者,整个薪酬体系也没有成型,不存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除了老板一开始就说明的三两银子顶价,他们还承诺了报纸上升销量与奖金挂钩等奖励措施。然后提出可以给安排助手,助手的薪酬由报馆负责。如果对方在苏州没有住的地方,报馆也可以安排,至于租金上面也会给出一定的补贴。
总之拉拉杂杂一大堆,看着能把无数刚刚入行,还在苦熬的新人作者羡慕死!
然而与此同时,有差不多行动的并不止明辉报馆一家。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同行们的行动在这个时候显得默契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