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玄幻魔法>三万行情书> 第44章 chapter 4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章 chapter 44(3 / 4)

讨论明星们有没有“综艺感”——这个东西真的一上台就能看得出来。

陆诚吃了口牛排:“我相信你能行。”

谢青:“……”

他又说:“你也得相信我能做出突出你亮点的方案。”

和往常一样,他一下子令她安了心。

.

谢青点头之后不久,节目就很快进入了正式筹备阶段。

菠萝台热度高,品质要求也高,陆诚谈来谈去也只谈妥了旗下网络平台菠萝TV的播放渠道,节目上不了电视。

饶是如此,诚书文化还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就连陆诚本人都忙到每天不停接电话。

谢青这才知道,这个项目对诚书文化来说也是数一数二的大项目了。

十一月末,节目的名字敲定,叫《文采风流》。

紧接着就是确定嘉宾和选手。嘉宾好办,陆诚在圈内资源多人脉广,把比较好说话的大作家拉了个单子,让菠萝去挑。

选手这一块,大家面临两个问题——一是要有噱头,二还要节约成本。

魏萍于是给出了一个方案,为了噱头,可以请一些小有名气的作者和搞过业余创作的二三线演员;要节约成本,可以请一部分中文系的大学生。

这两部分人算是选手中的两个极端,中间占大多数的,是业内成绩还可以的作者们。

十二月中,诚书文化发了通知,一月份的作者年会取消。

大家实在忙不过来了。

同时,选手名单敲定。有过很好的历史成绩的作者包括谢青在内一共五个,中文系的学生十个,大多来自于北京的B大和R大。

剩下的都是小作者,一部分是诚书文化的,一部分是从其他网站谈来合作的,共二十五人。

四十个人,分为五组,每组八人,进行数轮PK。

第一期定在2月3日上线,依次时间倒推,至少2月1日要把成片交给菠萝TV的总监进行审阅,1月31号制片人就要审过,制片人之前还有导演要看,也就是说最迟29号后期剪辑也得完成。

最终,录制时间定在了1月19到1月26,完整地录上7天,最终剪出90分钟的成片。

——好在是棚内录播的节目不是真人秀,不然后期可能要撂挑子。

录制地点,是菠萝TV在北京的演播室。

1月19日这天,所有人都起了个大早。

谢青作为选手,16号时提前拿到了题目,当时就感觉这是个送命题。

“自由创作啊……”寥寥几十字的题目要求,她苦恼了三天,“写什么都行?那写什么合适?”

陆诚不给她放水,轻耸肩头,只说:“你想想节目主旨。”

节目的主旨,是通过比拼,选出最具有商业价值的作者。

什么叫商业价值?在网络文学进入商业化之后,能迎合读者口味、能日更一万两万不疲软,都叫商业价值。

但在2015年IP热大潮掀起之后,作者的商业价值又多了一种新的体现。

——能让写出的作品适合改编,是不容小觑的价值。

《文采风流》的PK模式,是让作者分组进行讨论创作,写出小说,再让台里的特约演员去演。

特约演员们,这会儿已经在横店了。

最终呈现给观众的东西主要是两部分:作者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以及演员演出的成品。

这个思路看似简单,其实刁钻得很。

因为越是内行越明白,小说和剧本是截然不同的。一部小说被呈现到荧幕上,就算在原著粉看来很“原汁原味”,其实也要经过完整的剧本创作过程。

举个例子,小说里常会通过大段的心理描述来向读者呈现人物内心,这样的效果在荧幕上固然可以用画外音来呈现,但画外音很容易导致出戏,这就会造成小说创作和剧本创作的思考角度不同。

在切入点和叙事顺序的问题上,二者也大相径庭。在小说里,回忆杀可以说来就来,插叙倒叙只要作者能驾驭得了,就随便作者怎么搞。可在剧本中,编剧就需要考虑拍摄难度和效果的问题,基本不可能原封不动地照搬。

总而言之,直接拿着小说当剧本去拍,是难以做到的。

可陆诚非要这样搞。

不仅要直接照着小说拍,他还设计了嘉宾评分环节,即让嘉宾阅读原文,再与最后呈现的效果进行对比,从专业角度进行打分。

         如果呈现的荧幕效果好,但文本本身依小说标准评判不合格也不行。

        19日早8:00,第一个环节开始录制。

节目的开端自然是介绍选手和嘉宾,另外就是选手分组。

为了让节目能有个开门红,这次的三位嘉宾是小有名气的制片人和一位影视学院的教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