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明末好国舅> 110、治客氏大不敬之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10、治客氏大不敬之罪(1 / 2)

皇极殿的御门内,早有数百名朝廷官员正互相窃窃私语的等候着。 别看这只是个偏门,但内部很大,容纳数百人却是绰绰有余。 大明每天上朝的制度是太祖皇帝朱元璋定下的,而朝会的地点也就是这皇极殿的御门内。 当然,朱元璋是在京陵的御门里上朝的,他的子孙却不会在京陵了。 随着成祖皇帝朱棣靖难成功,并且迁都京师,为了继续上朝,就在京师皇城里,仿造京陵,换地方再建了这御门。 而这里,之后也就成了大明皇帝在京师朝会的地点。 “陛下驾到!” “臣等见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免礼,平身!” “谢陛下!” 随着客套式的早朝礼仪结束,朱由校又开始了他开始厌倦,但依旧坚持的朝政议事。 厌倦的是这个朝堂里,干实事的人太少了,东林那些所谓“众正盈朝”的臣子们,整天就在本末倒置的弹劾吵架,真正让他们提出实干建议时,能提出有用建议的太少了,多数人都是避重就轻的搪塞应对,仿佛干实事就与他无关一样。 然而,即使如此,朱由校依旧得坚持… 因为,他是大明帝国的皇帝! 除非,到了某一天,有新的方式能改变这种现状。 不然,只能如此,朱由校清楚,那些不切实际,一昧空想的自负改变,不如就这样保持不变,才能保证朝堂稳定。 若是朝廷高层连续变动,一年就换个内阁首辅,这朝局只会越来越不稳,政事会更加糟糕,因为没人会再愿意再做实事。 既然做事还会被罢免,那还不如不做,直接在高官厚禄上,呆到被罢免的日子不就好了? 今日朝会的议题很多,最重要的自然还是辽东的战事,熊廷弼虽然没进京,但并不代表朝廷不需要补救。 比如运送物资去辽东,安排人去安稳辽东军心,审查辽阳、沈阳失陷的主要责任人这些。 当然,如同朱由校所料,治罪其他人,叶向高为首的阁臣们,以及满朝诸公大部分人,都是举手赞同的,也只有少数人提反对意见,不过他们终究是太少了,在朝堂里扎堆,几乎都看不到。 这场治罪,显然早有准备,无论文武罪臣是谁,凡是兵部最新报上来的人,都被治罪,区别只是东林党的人,或者和东林党关系近,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人,被治罪很轻。 而那些非东林党人,甚至是东林党的敌人,都是治罪颇重。 朱由校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少行贿受贿,但那又如何,别看他执政时间少,但知道的可不少,叶向高所掌权的东林内阁,能把这些人拉出来治罪,已经很好了,他也不想多奢求什么。 况且,就算真的重惩他们,辽东失地就能收回吗? 明显不可能! 若是不可能,那还不如听之任之,这样还能避免为了芝麻大小的事情,而扯皮半天,却什么都没有谈好的情形发生。 不过,到了惩罚辽阳、沈阳失利的最大罪臣袁应泰时,叶向高等人,却是疯狂的为袁应泰脱罪,并且还上书要为以身殉国的袁应泰追封,表扬他的忠心。 朱由校听了这话就来气,辽阳、沈阳失陷,无论如何,作为主将的袁应泰都必然有主要责任。 现在,主要责任人竟然要被免责,而让那些次要责任人担责任,这还有理吗? 故而,朱由校当然是不干,而东林党人却依旧坚持己见,两方谁也说不通谁,任凭东林再如何逼迫,朱由校就是不答应追封袁应泰,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袁应泰之事又被搁置,然后又在朝会不了了之了。 不少看透形势的人都知道,等熊廷弼入京,朝堂里必然会有场骂战。 边塞战事处理得没头没尾后,接下来自然是内政的事情,而此番朝会的议题,依旧是山东、河南地的灾情。 只是,这些生在京师,吃穿不愁的衮衮诸公,也就是千篇一律的回答催江南运粮而已,毕竟没有粮食,怎么赈灾都白搭。 所以,赈灾一事,又被这般带过,朝堂诸臣根本没多少人担心粮食救济不力的问题,似乎只有等到出了乱子,他们才会明白事情的棘手。 党争之下,所有人的眼里都只有中央朝廷的权利。 至于其他的事情,就算有隐患,争权夺利者,也不会在意的,除非那隐患爆发出来。 接下来,又是零零散散其他的事情,总之,内阁把该拿出来议论的都拿出来议论,并且给出联系了。 朱由校听了后,凡是觉得有道理的,都是一一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至于没道理的,都是暂时压着,等琢磨明白再决策。 这种表现,给叶向高等内阁阁臣,压力非常大,皇帝年纪轻轻就这么聪明,以后还得了? 谁知道他们提的建议里面的那些小九九,会不会被人发现? 当然,恨得牙痒痒的他们,自然不可能在这朝堂上,公然逼宫皇帝。 真要逼宫,还不如掌控司礼监呢? 只要有了司礼监的批红权,朝政之事,不管皇帝同意不同意,都不重要了。 看来,整倒那司礼监掌印太监卢受,让王安上位,也必须要提上日程了。 东林阁臣们心里,如是想着。 国事就这么一件件的按照流程说完了,成年人听了一上午,身子都受不住,更何况是还是少年的朱由校。 不过,虽然朱由校听的很累,但还是撑着疲惫,示意身边的王安继续。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王安对着众臣喊道。 潜台词是没有其他事,早朝可以结束了。 觉得该到时候了,首辅叶向高连忙对身后不远处的黄尊素打了眼色。 得到叶向高示意,黄尊素立刻出列行礼道:“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黄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