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之气后变得越发玄妙,就是开口道:“若是再加上这春秋阁中的浩瀚典籍,老师确实有极大的把握更进一步。”
荀子听到一直和自己不对付的孟子也发出赞同,就是先行表态道:“既然大家都同意,那么为了我儒家的未来,还请老师恕罪。”荀子说着头顶上就是道道文气生出,一座学府从其眉心飞出,落在文气云海间,若隐若现,这学府正中有一个书写着稷下学宫浩大牌匾高悬在那里,这稷下学宫作为诸子百家曾经在辩论的所在,凝聚着诸子百家的部分思想光辉,故而这学宫当中的一桌一椅,莫不蕴含天地道德,先贤思想,此时一出,自然就是不断散发万千毫光,尽显思辨之气,万千学子论道争辩之无上道音,就是将散在天地间,被打压着的百家气运收集过来,化作一股亘古长存、万劫不移的意念恍若长河,也汇集到孔子身上。
荀子很清楚孔子恐怕不会轻易接受这个提议,故而先下手为强,就是直接把这事情给先斩后奏了,而孟轲见之也是轻叹一声轻声喝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
随着一篇恢弘至理名言出现,就见无量浩然正气从虚无当中倾泻而下,浩浩荡荡的朝孔子身上倾泻过去,加之其身,为其汇聚无量气运。如此巨量的浩然正气也就孟轲能够驱使的了了,这孟轲同那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的荀子不同,他并不以文气化物,而是将自身文气结合天地浩然正气凝结于头顶之上,化作白炽云光外,又凝聚出一杆万世春秋笔。
这春秋笔乃是天地浩然正气所化,身形浩大如山峰,笔锋犀利如剑芒,上面上古道韵密布,又有万千天地至理汇集,化作圣贤文章在其周围若隐若现,当真是让天地要魔鬼改见之惊惧不已。同时此笔在龙蛇游走,银钩铁画之间,书写天下典籍,断人生死,定下言论,让鬼神莫不敢近,避之不及,故而儒门之中除去孔子之外,唯有持拿春秋笔之孟子可以轻易驱使浩然正气,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随着一声声《孝经》经文诵读,就见无数香火涌现,丝丝缕缕,青烟袅袅,其中好似有无数披麻戴孝之人痛哭流涕,纸钱飞扬之间,又好似有无数父慈子孝的景象,展现着人间长存孝义凝聚万千玄黄功德之气,结合曾子一身文气,就是化作一个浩大的“孝”字,带着万千气运落在孔子身上。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又是一阵大道伦音涌现,响彻寰宇,就见子思子口诵华彩文章,阐释大道学说,一字一言显露微言大义的时候,其头顶之上就是涌现无数文气,化作万千峨冠博带的儒门学子,手捧华篇,刻苦诵读的场景,凝聚天地间浩大的气运云光,化作滚动如潮的长河,浩浩荡荡的朝孔子涌去。
此时,得到四方相助的孔子,浑身就是越发晶莹剔透,遍体隐隐彩霞缭绕,无数华美文气化为仙鹤,在其四周翩翩起舞,其声啾啾,动听悦耳,又有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不断浮现,散发万千花香,让人闻之神清气爽,疲乏尽去,最后其头顶上的文气福云也是越发的玄妙起来,万千浩然丝绦垂落,点点正气宝焰在燃烧了他体内杂气之后,就是如檐前滴水一般,涓涓不断的滴落下来。最后随着四位圣贤一声大喝,就见春秋阁中浩瀚典籍散发出万千文气,涌入孔子体内,孔子顿时遍体生光溢香,其光无形无色,照耀诸天,洞彻幽冥,清香淡雅,有梅之傲、兰之幽、竹之坚、菊之淡,甚是玄妙。
ps:儒家五圣指的是: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孟子五人,因为颜子偏向于孔子的翻版,所以我这里把他排出去,还有孝经具体是谁写的历史上并不清楚,我把其放在儒家孝子曾子上面还请大家见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