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之处?”在纪纲想来,陈友谅这一手非但算不上高明,简直是愚蠢的很。如果换做是纪纲,必然趁太平新胜之威,大局进攻应天,才能挫败朱元璋部的锐气。若是拖的久了,朱元璋便能够做出反应,与陈友谅一决雌雄。
朱元璋却不这么认为。“陈友谅心底清楚,即便他昼夜兼程来袭应天府,我们也必然会收到消息。到时候厮杀起来,我应天府中尚有精兵数万,军械粮草充足,举金陵城之力殊死抵抗,他想要拿下应天也并非是容易的事。如此倒不如在采石矶暂缓一步,一则可以整顿军士,为进攻做好准备。再则,他这大军进攻的消息传遍应天府,上下人心惶惶,对陈友谅是大为有利。”
“如此一算,这陈友谅绝不是易于之辈啊!”在这一瞬间,朱元璋的心动摇了。连他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说底下的那些个将领们了。
“还有一事。”纪纲又道。
“说!”
“小十哥回来了!”
“小十回来了?”朱元璋没想到。“他怎么在这个时候回来?难道他不知道应天府危机吗?”
纪纲道:“这我也不清楚。王将军进城之后,就回了自己家中。”
“回家去了?”
王小十回了趟自家宅院,将小羽安顿在了家里。而后,他与李丰、方孝孺等人一同来到帅府,来见朱元璋。当然,同行的还有丁普郎。他正等你着王小十将之引荐给朱元璋。
王小十这个时候回来,在旁人的眼中可是完全不一样了。这一刻,应天府危机,城中的将领恨不得在这时候飞出城而去,却唯有王小十,分明能够置身事外,却偏要搅和进来。
锦上添花,总好过雪中送炭。王小十此举,无异于是在为朱元璋雪中送炭那。而且细数下来,他已不是第一次这般的善解人意了。
“大帅,我回来了!咳……”王小十一路顶风冒雪,身子着了凉,又急急来见朱元璋,所以才咳嗽了几声。而这咳嗽声听在朱元璋耳朵里,却想到的是王小十重伤之体未愈。
“小十,你怎么回来了?”
王小十道:“应天的事,孝孺都和我说了。我怎么能不会来!”
“回来就好。小十,你可真是咱的好兄弟啊。”而今的朱元璋,眼中已经很少流露出这种单纯的兄弟情义了。
但朱元璋心里也清楚,而今的王小十,病体缠身,纵使回到了应天,怕也无法帮到自己太多了。可即便如此,王小十的到来,也为朱元璋部不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位外面的一众将领们带回了死战应天的决心。
随着王小十返回应天,朱元璋心中的战意再次被点燃起来。“小十,而今陈友谅的大军已到采石矶,我们该如何应对?”他不过是随口的一问。
王小十这一路上却早就想过了。“我们要打!应天是大哥的根基之地,万万不能有失。就算战至在一兵一卒,也不能让陈友谅的奸计得逞。”
“好!随我一道去和众将商议。”
终于,众人等了一昼夜的功夫,才见到了朱元璋,也见到了王小十。不过,众人看向他的眼光都怪怪的,好似今日的这些麻烦,都是王小十带给他们的。
的确,虽说是无心,可这些麻烦的确是因王小十而起。而今日,他也该亲手了结这些麻烦。
“各位!而今陈友谅率众来犯,你们都有啥对策?”朱元璋部议事从不啰嗦,他的一声话落,下面的将领便可以各抒己见。只不过今日,朱元璋话落之后厅上仍旧是寂静无声。
“都干什么?怎么都不说话了!”朱元璋瞪着一双牛眼。“是战、是降不过两个字,怎么都不说话呢?我告诉你们,耿炳用将军传话的消息尽皆属实,纪纲已经到采石矶打探过了。陈友谅拥兵十八万,数百战船,而今已到采石矶。下一步,就要到金陵来了。”
底下渐渐升起了议论之声。
“徐达,你先说。”
徐达道:“大帅,陈友谅势大,却并非不可战胜。”
“汤和你呢?”
汤和道:“万不能降。不过以数万之众,硬悍陈友联水军,却也不是办法。我觉得,倒不如暂时放弃金陵城,待等日后将兵将召集齐整,再从陈友谅手中夺回来,方能够减小损失。”
“对!”汤和这话,可算是一个折中的办法,即坚固到了那些“主战派”,如徐达等人的意见,又顾忌到了“主降派”的心思,也是目前最为稳妥的办法。
朱元璋的目光扫视了一周。武将发表了意见,余下的自然是两名文士了。“善长,你觉得呢?”
李善长道:“学生以为,汤帅所言有理。陈友谅势大,数倍于我军的兵力,万不可硬碰。学生觉得,应该退守西面的栖霞山上,待等将滁州、常州、湖州各地的兵力集结起来,才能与陈友谅决战。”
下面抢前一人。“要说退守栖霞山,不如退守到石头城。那里历经六朝,都是重兵屯粮之地,地势易守难攻,正好适合我们目前的处境。”
这人就是冯国胜,也是后史上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