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陆续续开始有人走出了城门,由于老年人和孩童不少,这些人走的速度也很慢,而且他们破破烂烂的还带着不少东西。
这让在大营外负责主持百姓迁移之事的房玄龄不禁皱起了眉头,若是按照这个速度将他们迁移到辽东城,这一路上不知道要花费多长时间呢,若是在路上遇到大雪天气,不知道要冻死多少人。
在房玄龄的心里已经把这些人当成了大唐的人口,所以心里自然是想着能够把他们活着带回大唐了。
“看来得赶制一批马车了,有了马车才能让他们迁移的速度变快,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迁移的工作进展还算顺利,七天的时间六十八万人就已经全部出城,唐军将士将他们妥善安置到了大营的后方,有专人负责给他们提供饮食,并且约束他们的行为。
当务之急是医治身患天花之人,让这些人感觉到投靠大唐的好处,如此一来让他们迁移时,他们心里的抱怨也会减轻许多。
至于这些人心里究竟有什么想法,是没有人会在意的,等他们在大唐的土地上生活的久了,心里的想法自然就慢慢减少了。
不过这接种牛痘还得等待七天的时间,必须找一头牛重新给它种上天花。
至于在这七天内有人因为天花而丧命,那可就无可奈何了。
身染天花的一共有五万多人,而且主要都是孩子和青壮劳力,至于老年人嘛,有不少人曾经得过天花并且活了下来,所以他们是不怕天花的,这些人就成为了照顾天花病人的主要人群。
为了防止天花传染给更多的人,李密下令将这些身患天花之人和那些正常人分开进行管理。
由于天气寒冷,后方的粮草运输困难,为了节省粮食,唐军每日只给高句丽的百姓提供两餐,但是却也不会让他们饿肚子,这让内心不安的百姓们渐渐变得踏实。
他们对唐军充满了感激,当然了若是唐军的战火波及到了他们,天知道这份感激还会不会存在。
对于这些刚刚脱离了大齐的怀抱,转投到大唐怀抱的高句丽人,李密内心深处对他们是没有好感的,因此他也并没有去见他们的打算。
为了便于管理,唐军对高句丽人实施了半军事化管理,他们除了不需要训练外,其他的和将士们没什么区别。
这六十八万里面,富户占据了八万人,全高句丽的富户已经全部聚集在了这里,他们和那些普通百姓是不一样的,他们自带着粮食,还有大量的财富,对于这些人必须和普通百姓区分开进行管理。
他们对于饮食还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为此李密特意挑选了一批人专门为这些富户提供饮食,只不过他们的饮食就不可能是免费的了。
对于这些人来说钱财是不缺的,他们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质,如果不是气候实在是寒冷,李密都想着让大唐商会运来一批昂贵的产品为他们提供更加高档的生活。
七天的时间在高句丽人充满期待和紧张的等待中终于过去,军中的大夫开始为那些身染天花之人接种牛痘。
在这七天的时间内因为天花又死去了一千多人,悲伤的气氛弥漫在高句丽人的聚集区。
得知今天就要接种疫苗后,他们内心的担忧虽然减轻了几分,但是见不到这些人完全康复,他们的心里依然是七上八下的。
一群高句丽人远远地看着大夫们走进了身患天花之人的营帐,他们便开始低声议论。
“你们说大唐人说的那什么牛痘,真的能够治好天花吗?”
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天花的畏惧,那可谓是谈虎色变。
“我听说唐军所有人都接种了牛痘,所以他们这几十万人没有一人得了天花。”
“不是吧,有这么厉害吗?我家兄弟四人,因为这天花死去了三人,若这牛痘真的能够能够治疗天花,那可真是一件幸事啊。”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而营帐内的大夫们已经为不少人接种了牛痘。
花了三天的时间为那些身患天花之人接种了牛痘后,大夫们就开始为其他人接种牛痘,近七十万人接种牛痘这可是一个大工程,全部接种完已经是十天后了,而那些身患天花之人已经完全康复,大唐用事实向高句丽人证明了他们确实有能力治好天花。
为了让这些高句丽人能够顺利抵达辽东城,大唐出动了能够载员二十万人的庞大船队,如此一来高句丽人需要步行的距离就大大地缩短了,而且到了建安城后,在天气转暖之前他们也不需要去辽东城了。
虽然有许多高句丽人不想离开平壤城,但是他们也明白现在大唐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没有大唐,他们大部分人都得饿死,所以他们除了听从大唐的命令外,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
为了保证高句丽人不会闹事,大唐先行将十万大军运送到了建安城。
金德曼站在军营外看着无数的高句丽人扶老携幼向海边而去,她的内心无法平静,为大唐的大手笔而感到惊愕,通过迁移高句丽的人口大唐一劳永逸地解决了高句丽问题,她不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