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雅就这样在宫里关着, 即便猜到了可能的过程,阿悦也没去找她对峙,没有意义。
明家和长安伯府对明三郎的死有点疑心, 但请了仵作去验尸后已经完全确定是溺死的, 也没有外人迫害的痕迹。他们再伤心或不甘心, 也只能认为明三郎是受取消婚约刺激, 怒而轻生。
不是没人怪到郭雅头上, 明三郎的母亲就几度想来找她算账,认为她是个扫把星,害死了三郎, 最终还是被拦了下来。
明家起初根本不知道皇后还给郭雅和三郎的婚约赐了贺礼, 更别说那场闹剧后传长安伯夫人进宫敲打的事。他们在临安城只能算小有资产的商户, 最多也就知道郭雅和姜府的一位老夫人同宗, 偶尔会去陪陪这位老夫人, 他们连这老夫人是当今皇后的祖母都不知道。
明三郎死后长安伯的女儿闹了一场,明家才从只言片语中了解了一些事, 顿时又悔又悲。如果早知道皇后都帮那郭雅说过话,他们怎么会轻易悔婚啊!
人死不能复生, 再怎么闹, 丧事还是在五日后办了起来。
阿悦去见了郭雅, “你想去拜祭明三郎吗?”
“娘娘肯放我出去了?”郭雅一人关在这儿也不见忧愁,反倒有种自得其乐的状态, “三郎为我所杀, 难道他和明家人会乐意见到我吗?”
其实大部分人都是乐意的, 除了明三郎的母亲。他们深觉得罪了郭雅,就怕会间接得罪皇后。如果郭雅肯去拜祭,至少说明心中不曾放下,也给他们赔罪的机会。
“是不是你杀,仅凭你一人之言我无法相信。”阿悦道,“但如果是你亲自动的手,你的确就再也出不去了。”
郭雅眼眸一转,心中诧异,居然被查出来了吗?
不,不可能的。她想到,当晚的事没有第三人见到,恐怕只是这位皇后的猜测而已。
即便是猜测,也很厉害了。郭雅意外地瞄一眼阿悦,对她刮目相看。
“即使是我,也没有无故一直扣留你在宫中的道理,所以我放你离宫。”阿悦深深看她一眼,转身去了外边,留下莲女对她道,“娘娘有句话想告诉郭娘子。”
“请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明三郎辜负了郭娘子,但他待你的心意不曾虚假。许多事,并非一死就能解决所有,不要一叶障目,走进了死胡同。”说完这句话,莲女就命其他宫婢帮她收拾东西,准备送她出宫。
郭雅站在原地咀嚼了“一叶障目”四字许久,最终轻轻一笑。
这位不是她,又如何懂得她的处境和心情。
一件事当然能有许多解决的方法,前提是你有足够的能力去选择,她能选的有几个呢?寥寥无几罢了。
不过,没在这位皇后这儿得到什么,郭雅倒是没对她生出恶感。她和那些出身高贵的贵女有个最大的不同,无论看谁的目光,总是平静对等的,与你交流时,也许会不赞同你的想法,却不会强迫你去做什么。
连说出那句“律法严明,我不会包庇你”这种话的时候,都只是认真而肃然的模样,而没有夹杂别的情绪。
可是这样柔软和善的性格,真的能生存在这偌大的皇宫吗?郭雅最后望了眼这皇宫,对自己轻嘲一声,能不能生存,又与自己何关,她根本就没有资格。
转过拐角,郭雅偏头一望,从这儿远远看到被一众侍卫內侍跟随的年轻帝王。小皇后回门时她曾见过这位一面,笔挺修长,面容清隽温雅,看着他的表妹皇后时永远唇边带笑,根本就不像一位本来注定风流多情的帝王。
这一对帝后,说来都很特别。
收回视线,郭雅没再看向别处。在皇后这儿的计划虽有变数,但她可从未想过让这件事简单结束。
三郎死了,其他人……又怎好安生呢?
***
送走了郭雅,阿悦想起一个人来,一个和郭雅极其相似的人。
傅文修是重生之人,重生后却根本没有想过郭雅,似乎完全忘记了她。阿悦却觉得,这两人其实挺相配的,如果能够换种方式相遇,也许结果会不同吧。
她也只想了一会儿,很快就把这两人的事放下,至于之后郭雅会再闹出什么事,那得看是不是该她管的了。
阿悦继续捧起了各司的账簿,发现里面的水还是挺深的,中饱私囊都是小事,重要的是有些人很明显和临安各府都有不小的牵扯,这点从文夫人提供给她的暗账中能看出来,一些银子、人都是从哪儿流进、又从哪儿流出,能够看得一清二楚。
几年来这后宫都是由文夫人掌管,她摸得很清楚,出乎意料的是几乎没怎么大整治过。
想了会儿阿悦大致明白了,以某些府和皇家的关系,让他们能够留些人在宫里打探消息反倒能安他们的心。再而,皇宫真正成了铁桶一个也不一定就是好事。
看完账簿,又有文夫人命人给她送来来记载着各府以及各府之间关系的本子,上面还有好些不为人知的八卦。
譬如某某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