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决河之意二 高名衡却不能不将周王府放在眼里。 毕竟周王就藩开封二百余年,那么有种种的限制,但是依旧让周王成为了开封府的地头蛇。而且周王一系,称不上历代贤王,但是破有几个有贤名的大王,比如现任周王朱恭枵,在与当世藩王之中,也算是一位贤王了。 “如今府库空虚,贼人接连两次攻开封城,府库之中,粮饷耗尽,今日本官请诸位来,就是请诸位暂借一些银两,等贼人退去之后,官府定然归还。”高名衡的目光大半放在这位李奉常的身上。 李奉常躬身起身,说道:“高大人客气了,来之前,我家大王吩咐过了,只要高大人开口,周王府所有府库,都为大人敞开。高大人尽管去取。” 高名衡大喜,说道:“多谢李奉常。” “不敢。”李奉常说道:“大人,要谢还请谢我家大王。” 大臣与藩王交接总就是要犯忌讳的。但是高名衡又不得不有所表示,说道:“本官定然会上奏朝廷,朝廷也定然会嘉奖周王之举。” 高名衡心中感叹,这周王要比福王好太多了。 如果当初福王如同周王这样好说话,洛阳城又何止于此。 复盘洛阳城的失陷,根本起源并不是李自成所部战力之强,而是官军兵变,如果官军能固守,李自成决计攻不下洛阳城,攻不下洛阳城,没有福藩的数百万家资。李自成何至于膨胀到这个地步。福王又何至于死得如此之惨。 或许是福王的惨状,吓坏了这些藩王。这才有周王的如此支持守城。 粮饷问题一解决,其他的事情都是小事情。 事实证明,官军在粮饷充足的情况之下,战斗力还是可以保证的。 高名衡随即安排战守之事。 高名衡作为巡抚守西门,道台苏壮协助。左布政使梁炳守东门,都司谭国祯协守。总兵陈永福守南门,开封知府吴士讲协守。管河同知桑开守北门,同知苏茂协守。推官黄澍守曹门,兼守北门。 各官员分配停当。城中各路人门一一归为各位门镇守管辖。 闯营两次攻开封,也给开封城锻炼出一支过硬的守城军队,很多人也多次经历这样的场面,也没有害怕什么的。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一场成功募饷大计之后。巡按御史严云京单独拜见高名衡,献出一计。 “周王所筑之城墙,就是开封城的大堤,黄河即便决口,也决计冲不进开封城之中。”严云京说道:“而城外百万贼寇皆为鱼鳖。还请高大人明断。” 高名衡沉吟徘徊,却没有贸然下结论。黄澍已经开口了,说道:“严大人所言可有根据,决不可信口开河,一旦有失,严大人你可担待不起。” 严云京说道:“当然有根据。我已经询问过地方长者,开封濒临黄河,可以说是年年防河。开封城之所以修建四丈五尺,不仅仅是为抵挡兵灾,也是为挡洪水,一般洪水根本冲不破开封城。而开封城外可就不一样了。黄大人如果不信,可以请管河同知桑开桑大人过来一问便知。” “请桑大人来一趟。”高名衡声音低沉说道。 “是。”一个仆役立即去找桑开。 不多时桑开过来了,只见桑开脸色黝黑,一看就是穷苦出身,说道:“桑开见过巡抚大人。却不知道巡抚大人召桑开来,有何事?” 黄澍立即将严云京所说的话,说给桑开听,说完之后,说道:“桑大人最善河工,却不知道严大人所言对也不对?” 桑开沉吟一会儿,说道:“严大人所言,对也不对。” “天下可畏者,水火也。天下诸水,以黄河为最难治。万历年间潘公以束水攻沙之策,才算是让大河安分了一点。我一辈子所想的,是如何永绝河患,而不是如何决河堤,从来没有想过如何冲城外,不冲开封城。这件事情本身就不对。大河上下,皆是朝廷赤子,大人于心何忍?”桑开说道。 高名衡脸色有几分惭愧,但是黄澍似乎不觉得有什么不对,说道:“闯贼霍乱天下,尤胜水火,只要一战除却闯曹两贼,则大河上下皆能安堵,即便陛下,”黄澍说到崇祯皇帝,立即拱手向北,说道:“也定然赞同。其中得失,岂是你这个治水小吏,可以说的吗?你只需说此策能与不能。” 桑开是举人出身,以河工见长,蹉跎半生,才来到这个位置上,与这些进士出身的官员相比,处于鄙视链底层,故而被训斥,也只能忍着,说道:“大河之上,春有桃汛,夏有伏汛,秋有秋汛,冬有凌汛。然以伏汛,秋汛为最大。如今桃汛刚过,河中水底,即便扒开大河,也没有多少河水。只有伏汛,或者秋汛才能达到大人说要的结果。” “但是伏汛,秋汛,势同水火,不可预估,一旦估计有错,则不仅仅城外百万之众,尽为鱼鳖,连开封城恐怕也要沉于河底了,此事万万不可行。乃是两败俱伤之策。” “还请高大人明鉴。” 高名衡说道:“既然如此,此事当从长计议。你们都退下去吧。” “是。”三人都退了下去。 决河之议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只是这并是终结,不过是埋进了人心深处,时间一到,终究会开出花来的。 双方的决河之策都被否定了,但是影响并没有终结。 比如现在张轩就深受影响。 现在小袁营要移营,将营地扎在高处。 说起来似乎好笑,开封城北制高点,就在河堤之上,没有比河堤更高的地方了。如果扒了河堤,城北这一带,哪里都不安全。张轩与袁时中商议过后,将营寨向西移,西边总比东边高一些,所选的营地,也在一片高地之上,说起来是高地,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