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老老小小听赵大姑说退亲这事,丫丫也听的明白,听这说法,这三姑娘是个通情达理明是非的。这门亲退了,总是可惜。
赵家的小叔倒是一门的轻松,“你呀你,也不知道啥时候才懂事,这么好的姑娘,可惜了。”赵老太太还是忍不住数落小儿子几句。
“娘,退都退了,娘你就别说我了。”
“是呀娘,过去了就过去了,以后有合适的人家,我给来文留心。”赵家大姑也安慰赵老太太。
几人正说着话,赵大姑这次回来,还没有请各家的吃饭,只中午请来赵老太爷爷和二奶奶。正商量着明日中午的伙食,就看到当院来了人,也是赶车来的。
来人是马家村老马家的旁亲,是给赵大姑和德哥稍信的,说是昨儿个小孙女有些发烧,到现在还没退。小孩子家家的,新媳妇做不了主,不知道该不该给孩子用药。就打发亲戚过来给赵大姑和马德说一声,拿个主意。
赵大姑听了小孙女病了,也就不在娘家停留,连晚饭也没吃,急忙赶车连夜回去。
赵老太太嘱咐赵大姑不操心,小孩子头疼脑热是正常的,等孩子病好了,稍个信给她,她也好放心。赵家大姑都应下了。
赵大姑回来马家屯,请客吃饭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转眼之间就要到五月节,五月节吃粽子,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包粽子,丫丫家也不例外。
丫丫爹一直在外干零活,丫丫娘起早贪黑的收拾地,丫丫也没闲着,挖野菜,给菜园子锄草,虽说做饭做菜用不上她,但是洗菜摘菜都是她的活计。
今日一大早赵老太太就把娟姐和丫丫打发出来,说是挖野菜的时候,也要拔些马兰花的叶子回去,快要包粽子了,这些叶子要绑粽子。
马兰花的叶子细长细长的,绿绿的很是喜人。丫丫和娟姐一路上走走看看,挖着野菜,看到马兰花的叶子,也顺路拔些回去。
“榆钱快要可以吃了。”娟姐看着榆钱树已经有了骨朵,马上要开,“等过来五月节,我们就来摘榆钱吃。”娟姐高兴的对丫丫说。
村子里零食少,吃喝都靠这山里山外,榆钱在这古代也是稀罕的。
“嗯,到时候我和娟姐来摘榆钱吃,我们还可以用榆钱和鸡蛋炒着吃。”丫丫也是很高兴。
“鸡蛋咱奶肯定舍不得吃,都是要卖了换钱的。”娟姐一副小大人的样子对丫丫说。
丫丫笑笑,继续往前走。一个上午丫丫小小的人儿,也是挖了一小筐的野菜,马兰花的叶子也是拔了一大把。“娟姐,中午了,我们回去吧。这些应该够用了。”
娟姐比丫丫大,筐拿的也是大筐。一大一小两篮子野菜,还有两把马兰花叶子,应该是够了的,就和丫丫一起往回走。
野菜洗洗是可以沾酱吃的,合着大葱,辣辣苦苦的,也是另一番滋味。
赵老太太已经把糯米泡好了,丫丫大娘和丫丫娘也都在厨房帮着忙乎。丫丫娘把马兰草叶子和粽子叶一起放水里煮了煮,然后晾干,等着包粽子用。
赵家没分家,伙食都是在一处吃的,东厢房有间房间专门放这几口人的粮食,米菜之类的都是放在一处。
这边丫丫奶从厢房里拿出来枣还有一些红豆,一小块的块糖。“这干枣洗洗,一会包在粽子里,还有这红豆泡泡,煮一下,和这红糖弄碎,也一块放在粽子里。”
赵老太太是个精细的人,会过日子是一部分,活的精细也是数一数二。“去年你大姐家送过来放了红豆的粽子,我吃着味道挺好,今年咱家也试试。”
赵家大娘笑着接过来,“跟着咱娘吃,就是吃的全,还精细。”
赵老太太笑骂了赵家大娘几句,然后就开始包粽子。
糯米是有两种,一种自己家去年种的黄糯米,一种是丫丫小叔在县城特意买来的白糯米。这白糯米要比黄糯米精细,而且是从外地引过来的,自然会贵一些。
“先把这白糯米的包了,枣子和红豆的各包一半,剩下的再包黄糯米的。”有了赵老太太的指示,丫丫娘和赵家大娘也都忙起来了。
娟姐和丫丫也打杂,宝哥还小,自己来回的跑来跑去,自己玩的倒是高兴。
三个大人包粽子也是快的,娟姐和丫丫好奇,也想试着包着玩,但是赵老太太在,她们不敢太过火,只在一旁看着。
丫丫大娘看出来了,“娟姐和丫丫是不是也想学包粽子呀?”
娟姐在家不太敢说话,丫丫现在处了装这个小年纪该有的单纯之外,其他的倒是不怎么怕的,“大娘,我和娟姐可以包吗?”丫丫用她那稚嫩的声音问道。
“娘,过节就图个热闹,也不让俩个小孩子也学着包一两个热闹热闹。”赵家大娘没答丫丫的话,而是转头去和赵老太太请示。丫丫娘一直闷声声的包粽子,抬头看了一眼,没说话。
赵老太太哼了一声,“小丫头片子,我说这小崽子最后主意多了,啥啥都想掺和。”说完瞪了丫丫一眼,丫丫看来,冲着赵老太太乖巧的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