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二年九月十七日,灵台奏报的吉日,宜婚嫁,自然也就成了帝国皇长子英王李君度成婚的日子,纳采问明、告期册封等诸多程序早就在皇后的亲自过问下由女官处整备完毕,李明勋也着意关注了许多,并且给了李君度足够的自主权。
譬如典礼的正使,李明勋原有意让荣王李定国出任正使,但按照李君度的意思,这个正使换成了帝国首相李海,但并不是所有事都由李君度自己决断,在告期册封典礼前,告太庙的就是皇帝钦点的太子。
当然,身为英王妃一家早早就住在了京城,房子是李君度亲自安排的,规格也够高,是前明国公嘉定伯周奎的居所,迎亲日,李君度盛装进行繁琐的礼仪程序,按照皇帝的要求,他穿的是帝国亲王礼服,而不是军服。
李君度一身衮冕在文华门前等候,鸣鼓三遍,天子头戴通天冠,绛纱袍服走出,升座而坐,雅乐方止,李君度从西阶上行,到丹陛拜位站立,在赞礼官的指挥下礼赞鞠躬,四拜四兴,才进得皇极门,饮酒爵,方出圭,李君度手持玉圭,聆听戒命,李君度高位已坐,眼瞧着自己长子成年成家,双眼有些红了,却也故作肃穆,以命令的口吻发出了洪亮的声音:“往迎尔相,承我宗事,勖帅以敬。”
“儿臣谨遵圣命!”
如此才算完成醮戒礼,领受了皇帝的诫命,而李明勋则按规矩返回了紫禁城,宫乐方休。
当然,身为英王妃的沈有容也要在英王妃府举行醮戒礼,已是亲迎之日,沈家先在祠堂陈列祭物,沈有容一身燕居冠服,与家中长辈一起在神位前行礼、奠酒、读祝。再吃用沈廷枢亲自准备的酒食。沈有容继而跟随执事,对父母四拜。
听完父母训诫,沈有容再拜诸位尊长,这一次,沈廷枢一脉与皇室联姻,各宗各支的亲戚都是到了,这个过程极为漫长。一直到醮戒礼完毕,沈有容改服翟衣,等候英王亲迎。
到底是皇室长子,身份使然,没有那么多的跪拜俯伏,更不会被索要红包,不然不开闺门,这一切的规矩也前明皇室娶亲颇类,而帝国新增的礼节就是在迎亲礼前领取结婚证而已,将沈有容迎回英王府,在行合卺礼,之后二人更换礼服,换上常服。
嫁娶之事,礼数有七,沈有容早已学习过,到了亲迎完,六礼已毕,之后便是夫妻敦伦之礼,这一部分民间俗称洞房,而在昨天晚上,沈有容的母亲已经拿出了压箱底的东西,私相传授了一些,当然,其中关窍是一切听夫君的即可。
(压箱底就是指的藏在箱子底的春宫图)
显然,这是最佳的答案,沈有容或许不懂,但李君度不会不懂,别说他早非少男,就算还是,也会被细细教导过了。
大红喜烛烧的旺盛,染红了整个寝殿,沈有容按照规矩坐在床上一动不动,既没有珠帘纱幕,也没有大红盖头,寝殿里也已经没有旁人了,李君度换好常服走了进来,原本对他已经很熟悉的沈有容已经紧张的掌心出汗,但李君度并未走过去,他站在书桌前,静思了一会,抽出一张纸,在上面只写了香囊二字,招来守在外面的女官,吩咐道:“将此物送至宫中,交由母后身边的齐姑姑即可。”
李君度走到沈有容面前,看着眼前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女人,挑起她的下巴,说道:“你比那日画油画时更美丽了。”
一向大胆的沈有容没有说话,她想要低下头,但李君度却已经俯身含住了她的樱唇........。
第二日,英王夫妇朝见皇帝皇后,得以赐宴。
第三日,英王妃入宫,侍奉皇后进膳,当然,所谓的侍膳,也只是把早已准备好的东西摆放好就是了。
第四日,庙见。随李君度祭祀了李家祖先,从伦理宗事上来说,她才真正是李家的人。
之后的日子就简单了许多,皇室的婚礼是大事,礼节上不能有一丝马虎,而在平日里,皇室是不讲究太多礼节的,至少对于沈有容来说,比在自己家里的时候还要松快,沈有容还记得自己十五岁去台北求学后,离开了家,才感受到少有的自由,没有想到嫁到了皇家则更为自由。
几日功夫,沈有容就在宫中见到了除却英王生母外的所有人,两个小叔子和两个小姑子要么恭谨有礼节,要么活泼可爱,皇后和李妃也极为友善亲近,让沈有容感受到了很多的温暖,而皇后与李妃也是过来人,当其余皇子和公主不在的时候,也会主动问沈有容夫妇的房事,皇后还专门派了几个精通药膳的女官到英王府中去,却忽然想起这位英王妃也是懂医术的,也专门让人寻了一些好方子给她,自行调配。
待回到王府,李君度已经在书房之中了,见了沈有容,李君度问:“今天怎么在宫里待了这么久,母后留你说什么了?”
沈有容自然不会说那些羞于启齿的话题,连忙转移话题,说道:“母后问我是愿意在京城,还是随您去西南的事。”
“真的?”李君度对于这个答案有些不敢相信。
“当然是真的,您以为呢?”
李君度脸上的阴郁一扫而空,说道:“我以为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