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伟见王也笑得如此吓人,心中却是不惧,因为王也已经伸手请他进听雨阁细说。
终于到家的王也饿得不行,草草和虞凌烟等女打过招呼之后,便带着江伟往茶室走去。
随便烧了一壶水,分别给自己和江伟泡了一杯果珍。
王也拿起果盘里的苹果就啃了起来,伸手递了一杯果珍给江伟,这才问道:“你是如何得知我打算将松州和凉州设为边贸中转站的?”
江伟接过王也递来的玻璃杯,看着里面橙色的液体一脸惊艳。
听到王也的问话,急忙说道:“小人不才,只是从前几次的运粮队中看出来蹊跷。”
“运粮队?”王也闻言一愣。
“不错,往凉州和松州去的运粮队。”江伟恭敬的解释道:“上月月底,城主分别往北边的幽州、云州、丰州,还有西边的凉州、松州,这五个地方,前前后后运送了近一百万石粮草,其中还有粗盐和铁器不下百车。”
王也听他言之凿凿,但所说的情况却真的是八九不离十了,实际上总共运送了两百万石米面,只是有一百万石是二月份运送出去的,估计那个时候江伟还没到长安。
点了点头:“就算我往这些地方运粮,那也没对外公布我要在那里建立中转站的消息啊。”
江伟笑着说道:“城主此言差矣,除了运粮队不说,军士的调动总是不假的吧。”
“额。”王也洒然一笑,无语道:“我倒是忘了,这两月除了北方,朝廷又让四万府兵前往松州和凉州。”
边贸重地,要是没有派重兵把守,不止王也不放心,李渊肯定也不敢掉以轻心,要知道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随时会变,而边贸之地又多是人蛇混杂之地。
万一敌国派人伪装行商混进城内,届时里应外合攻破城池,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为了严格把控这五个边贸之地的治安,李渊又从京城调集了四万人分别前往松州和凉州镇守。而原本北上的李二军部,则在丰州、云州、幽州各留了两万兵力进行部署。
喝了一口果珍,江伟舔了舔嘴唇,接着说道:“小人此次前来,就是想向城主提一个建议。”
“嗯,你说。”王也此时才算真正的与他交谈起来。
“小人建议将雅州(今雅安市)代替松州,届时西通吐蕃,南达安南,一举两得,小人以为,雅州位置优于松州。”江伟说道。
王也闻言一愣,雅州这个地方他知道,而且之前也有考虑过,不过相比于雅州,他之所以选择松州,是因为松州离长安更近,因为他打算今年启动高速公路计划,优先针对五个边贸重地修路,届时不管是行军打仗还是贸易运输,都将事半功倍。
江伟见王也眉心微皱,知道是自己发力的时候了,接着补充道:“城主可知道这一百五十万石粮食从何而来?”
王也见江伟伸手指了指桌上的那份礼单,心中也是好奇,具他所知,如今的成都平原还没有这么高的粮食产量才对。
摇了摇头:“江兄弟但说无妨,只要你能够说服我,我可以考虑将雅州换成松州。”
见王也又松了口,江伟觉得希望更大了,急忙从袖口掏出一个锦囊来。
伸手递给王也,笑着说道:“小人祖上也是庄户,这东西在南方叫做稻米,与北方的高粱谷子不同,并不磨成粉末食用。”
王也接过锦囊,打开来,将里面的稻米倒到手上,道:“这个我知道,你这是没有去壳的水稻吧。”
王也手心的那把水稻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带壳稻米,古代一般还要进行舂米的过程。
舂米,谈不上什么工艺,过程也并不复杂,但绝对是个力气活。
一口臼,用一块大整石慢慢凿成,形同一只巨大的酒盅,臼口的直径不小于七八十公分,一只大的石臼,一般要四个人才能抬得动它。
臼内凿有锣纹,臼的身子须埋在地下,臼口露出地面,四周用破陶瓷缸片贴平,以便于清扫。
在臼的上面,架着用一棵大树段做成的“碓身”,“碓”的头部下面有杆杵,杵的嘴子上安了铁牙。
“碓”肚的中部,两边有支撑翘动的横杆,就像公园里的“翘翘板”中间支撑的那玩意儿,“碓”尾部的地下挖一个深坑,当把重心移到“碓”尾并将其向坑里踩压下去,“碓”头即抬了起来,然后舂下去,抬起来,再舂下去,就这样机械地重复,便是舂米。
这东西现在估计在云越边境还能看到一些,不过基本都已经算是文物了吧。
古代买卖稻米都是带壳的,一方面舂米需要的人力成本太高,普通农户承受不起,另外带壳卖还能多点重量,所以王也才对这把带壳的水稻见怪不怪。
江伟本来以为王也没见过带壳的水稻,毕竟如今市面上买卖的白米都是经过粮商们舂过的大白米。
“城主见过便好,小人这一百五十万石稻米,说的便是这个。”江伟的意思是,他提供的都是带壳的水稻,而不是舂过的,因为舂过的成本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