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坊市制,以杜绝农民离乡背土的现实途径。坊市制度的存在,使农民无法自由地来到城市,从而保证了农业劳动力的充足,有利于如今大唐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至少,这种制度维持到了唐中期,国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人们对商品交换的需求量不断扩大,限时交易的封闭性市坊制度已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坊市制才慢慢消失;到玄宗时,才完全衰败下去。
穿过高高的坊墙,进入坊市内部,又是长长的院墙,在院墙中隔一段夹一座朱漆大门
神人府就在坊市入口处。
朱漆大门两扇,门里面的房子看起来没有收工,一群群工匠抬着材料进进出出。
在太监的指引下,一行人进了大门。
好大!
按叶谨瑜的想法,房子应该是像农村老家的房子那样单独一座,楼上住房楼下门面;可是眼前这个神人府超出了他的想像,已经不叫房子了,应该叫大院。前后几进,雕梁画栋,油光水亮;叶谨瑜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学历水平好低,无法描写出这座给他的震憾。
“这房子好大啊!不过建得也太快了吧,居然两天就盖好了。”
那引路的太监得意的说道:“敢叫神人知道,神人府乃是依照王府的规制来建的。”
一听王府这个词,叶谨瑜就想起马老板来收书时说的:今天你敢说这是唐书,明天你不得成唐朝王爷了。没想到他竟然一语成谶,虽然自己还没当上唐朝的王爷,却已经享受到了王爷的待遇。
那太监又解释道:“倒不是工匠们建得快,谁能一天就能盖好一座王府?事实上这是一位前朝大员的官邸;只是已经数年没有人居住了,有些破落了,此外,原本的屋制也不符合神人的身份地位,陛下已命工部扩建;为了尽快让神人用上神人府,陛下还下令命工部加紧修缮,为此还停了皇宫的修建,正是工部连夜调集了数百名维护皇宫的工匠对神人府进行装饰,才有现在的进度。”言语间,太监还不忘替自家皇帝说话。
太监正解释着,一个看着像工头的小官跑过来见礼:
“下官将作监右校丞孙辛,见过诸公。”
这位名为孙辛的管事官员其实并不认识叶谨瑜一行,不过能让太监领路的人来头肯定小不了,只管叫往尊贵里称呼就是;领路的太监不知是什么品级,但跟在身后的国师却是妥妥的高官;所以这样的称呼并没有错。
领路太监见有人来打招呼,便介绍道:“你便是此间管事?来得正好,这位郎君乃是陛下亲口所封的叶神人,你们修建的这座府邸正是为神人所建;现在神人要视察进度,你且陪同神人一路讲解。”
那官员闻言,抬头看了一眼叶谨瑜;朝堂上早早就传出来,某日百官在上早朝时,有一异人突然从天而降出现,将一扇神门开在陛下身边;为陛下献上了公步等度量衡;陛下谓之曰:神人。
今日一见,果然如传闻中一般是短发异服,唇红肤白。
“下官见过神人,今日得见神人天颜,实属三生有幸耶。”这位官员毫不犹豫的拍上了马屁。
国师在后面听得肉麻,说道:“休得鸹噪,头且带路。”今天国师的脾气似乎有点不太好。
那官员诧异的看了这个道袍老头一眼,不知道道士的身份,有些不知所措。
太监连忙介绍道:“这位道长乃是当朝国师。还不快快见过国师。”
那官员连忙见礼:“下官见过国师,今日得见国师天颜,实属三生有幸耶。”
明明是拍马屁的话,为何国师听了以后眉角直跳。
小小官吏如此不懂事,怎么还能升到右校丞,真是。
“快带我们去看看房子。”叶谨瑜这会只想看看未来属于自己的房子是什么个样子,才不管国师的黑脸。
“是,神人这边请。”一边说着,一边让开身子,伸手示意叶谨瑜走前头。
“神人府南北长约三百公步,东西宽约一百五十公步,府邸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都是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院落组成。中路为主要的建筑,殿堂屋顶采用绿琉璃瓦,显示了中路的威严气派,同时也是神人身份的体现。”
走进第一进,里面的房子就不像外边那样光鲜了,工匠们还在忙碌,该建的建,该补的补。令人意外的是院中还有一条活水小溪穿墙而过。
“陛下给的任务很紧,所以我们准备了三班倒的人手从前往后修缮,一路人停工不停,日夜施工,只是由于时间太短,暂时还只将前院修补完毕,剩下的楼房还在紧张施工中;另外花园还需要神人以后自己慢慢充实。”
宽一百五十米,进深三百米的地盘,这里以后就是自己的了。叶谨瑜志得意满的想着。
地方是挺宽的,就是有点浪费,几十亩的地方,一个人住着。
想着现代小区的模式,叶谨瑜问那官员道:
“为什么不把院墙推了,建一排门面房营业啊,对外出租,也能赚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