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的身影已经进入视野,秦猛迅速利用光学瞄准镜完成测距。 他使用的可不是普通的光学瞄准镜,而是带脉冲激光测距仪的火控系统光学瞄准镜。 普通步枪机械瞄准系统中的标尺一般都是以百米为基本单位定距。 比如敌人在二到四百米之间,只要将标尺设定在标尺三上,适当改变射击高度就可以通吃。 秦猛使用的这种火控系统光学瞄准镜比机瞄系统要精确得多,测算出来的距离误差只有不到正负半米。 这里说的误差是射手到目标的纵向距离误差,不是弹着点横向误差。 老式的准星遮挡测距法,如果判断失误,有时差几十米都不稀奇。 如果是弹着点误差,差半米,那手里的枪和烧火棍也没啥区别了。 秦猛用的这款瞄准镜,不但可以进行精确测距,而且可以通过调节焦距,将射击目标放大三到六倍,大大加大了精确命中目标的概率。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瞄准镜带有红外热成像仪模块,夜间也可以使用。 经过测距,秦猛发现敌人距离自己尚有将近八百米的距离。 这么远的距离一般的狙击手很难精确命中目标。 何况秦猛使用的还不是专业狙击步枪。 他手里的枪只是一支模块化突击步枪更换了狙击型枪管,命中目标的难度会成倍上升。 但这对秦猛来说并不是问题。 他毕竟是一名接受过长达七年专业训练的特种兵兵王,做雇佣兵这一行也快三年了。 长达十年的磨练,早已让他对枪械原理烂熟于胸。 就算他手里拿的是一支失准的老式步枪,即使弹着点会出现偏差,他也能靠他强大的修正能力修正过来。 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狙击手,不仅仅是掌握一些射击理论那么简单。 更重要的是,要在千万次实弹射击中不断摸索经验,用自身的修正能力去克服武器本身的缺陷。 在这次行动出发前,秦猛就已经对手里这支突击步枪进行了数百次验证性射击,对不同射击距离内的弹着点偏差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测算,已经完全熟悉了这支突击步枪的性能。 二战老兵有一句经典名言:“测距没时间,设定标尺三,二百打下沿,四百打上沿。” 枪是死的,人是活的,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教条主义,射击也是同样的道理。 枪就是战士的生命,战士必须尽可能地去多了解手里的枪,让自己的灵魂和手中的枪融为一体,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神枪手,成为一名战无不胜的兵王。 秦猛屏住呼吸,枪口上扬。 因为地球引力,子弹出膛后的弹道轨迹会形成一条弧度较小的抛物线。 要想击中距离较远的敌人,枪口必须上扬才能命中目标。 瞄准,击发。 首发命中,一枪爆头。 随着枪声响起,追兵中的一名反政府武装头目应声而倒,其他人吓得连忙匍匐在地。 秦猛的目的不是为了狙杀敌人,而是为了迟滞敌人的追击速度。 首发命中后,他没有丝毫迟疑,站起身借着密林的掩护,猫着腰疾速向远处飞奔而去。 追兵们在地上趴了几分钟,一直没有动静,这才小心翼翼地站起身来,观察了一番后才开始继续追击。 不过,因为担心被狙击手狙杀,这次敌人的追击速度明显慢了很多。 生命毕竟是自己的,保住自己的性命远比杀死敌人更为重要。 秦猛一口气跑出了几千米,这才回过头来张望了一下,直到确定已经彻底甩开了敌人,这才向正西方向飞奔而去。 史密斯他们行进的方向是西南,秦猛只有向正西方向去才有可能和史密斯他们行进的线路在一个点上交汇。 如果他也向西南跑,永远是两条平行线。 史密斯他们带着女兵苏珊,应该没有秦猛跑得快。 大约向西跑了两千米,秦猛忽然听到正北方向不远处传来一声隐约的枪声。 单发,狙击步枪发出的声音。 秦猛心说不好,史密斯他们肯定遭遇了敌人埋伏在丛林里的狙击手伏击。 秦猛所料不假,史密斯他们确实遇到了麻烦。 在秦猛掩护下,史密斯、波尔和苏珊向西南方向跑了几千米,当他们跑到一块林中空地上时,本以为已经摆脱了追兵,正想到前方的一片密林中停下来喘口气喝些水补充些能量,却忽然遭到了敌人伏击。 跑在最前面的史密斯最先遭到敌人狙杀,跑着跑着就一头栽倒在地不动了。 听到枪声,波尔和苏珊迅速卧倒,可等了很久都没有再听到枪声。 继续等下去不是办法,一旦枪声引来更多的敌人,想走都走不了了。 波尔向苏珊打了一个手势,迅速站起身向前方的那片密林冲去。 可刚跑了几步,就被一颗子弹打中了头部,也不幸阵亡了。 两名队友都死了,现在只剩下苏珊一个人了,立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狙杀史密斯和波尔的子弹来自两个不同方向。 苏珊知道他们这是不小心跑进了敌人的伏击圈,遭到了敌人狙击手的狙杀。 更为可怕的是,敌人的枪法好像还很准,因为史密斯和波尔都是被一枪爆头。 步枪子弹的威力非常大,可以在一百米内穿透几毫米厚的钢板。 在如此近的距离内遭到敌人狙杀,头盔根本起不到任何防护作用。 虽然苏珊他们戴的头盔不是钢板的,而是用热塑材料和柔韧性比钢板还强的凯夫拉纤维制成。 但这种头盔也只能防范手枪子弹、炸弹碎片和远距离飞来的流弹。 再好的头盔,也抵挡不住威力强大的步枪子弹近距离射击。 此时的苏珊心里十分矛盾,要想活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迅速冲进前方的那片密林。 可她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