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无敌之大唐> 第838章契丹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38章契丹反(1 / 2)

天道十三年,大河以北广大地域发生了百年难遇的大旱,土地龟裂,沟壑纵横,草木枯萎,加上蝗虫也来凑热闹,可谓是雪上加霜,民不聊生。

各地告急的文书雪片似的飞报神都,户部和政事堂的诸位宰相忙得是焦头烂额,可掏空了多年的积蓄也于事无补,接下来该怎样安抚灾民,度过饥荒?

可就在这时候,辽东契丹人反了,攻破营州将营州都督赵文翙杀了,一举控制了大半辽东,十万铁骑威逼幽州,并将安东都护府归国的路给阻断了。

这可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天灾人祸一起来临,让女帝愁得夜不能寐,寝食难安,太折磨人了!

女帝已是年过古稀的老人,精神头大不如前,就连在万象神宫中召集群臣进行大朝会都费劲了,时间一长,回到武成殿后,躺在美人榻上都不想动弹。

辽东局势糜烂不堪,连带着安东都护府治下的那些高丽遗族都蠢蠢欲动,眼下只能寄望于武懿宗能挡住契丹人,好让她能及时调动大军前去平叛。

在女帝心中平叛的第一人选自然是赵无敌和他的神武军,可群臣并不这样认为,在武承嗣的鼓动下,多位宰相、上百位官员联名反对,说安王爷的确是神勇无敌,可大周泱泱大国,总不能靠一个人支撑吧?

话说的很漂亮,也不乏道理。一个帝国,如果只有一个将军能征惯战,将造就一个强大的门阀,且无人能够制衡,对帝国并非好事。

这种事情,古史上并不少见,曹操就是典型,再看看北魏的八大柱国,造就了隋唐两朝皇室。

女帝妥协了,倒也并非是对赵无敌起了戒心,而是一种老顽童心理在作祟。你们不是要打压赵无敌吗?处心积虑地将他给边缘化,巴不得将他给放逐在海东,最好一辈子都不出现在神都,那么朕就遂了你们的心愿,不派他出战就是。

在群臣的执意劝谏下,女帝颁旨,令左金吾大将军、幽州都督武懿宗挂帅,出任河北路行军大总管,讨逆大将军,全权负责辽东战事。

同时,令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领兵十万开赴幽州,与武懿宗汇合。

武懿宗手下本就有大军八万,加上有幽州这样的坚城可守,契丹人纵有十万众,也只能望城兴叹,无可奈何。

可他老毛病又犯了,听到契丹人反了,将赵文翙给宰了,立马弃城而逃。

这回他的运气不错,因为动身较早,契丹人还在一百多里以外,让他给跑了,没有重蹈云州覆辙,做了契丹人的俘虏。

他是主动逃跑的,因此除了抛弃了辎重补给,部下八万大军差不多都在他身边,也就是路途之上失散了数百,对于八万大军不算什么。

张玄遇和曹仁师挥师北上,可在渡过大河之久遇上了武懿宗,让这两位傻眼了!

武懿宗任是皮厚,老脸也红了。可他是不可能承认不战而逃,于是编造了一段惨烈的战争。

是夜,契丹人五十万大军攻城,城中又有内应策应,打开了城门,武懿宗临危不乱,率军死战,可终究是兵力太悬殊,寡不敌众,不得不暂时撤退,以图后事。

这番牛皮吹得张玄遇和曹仁师脸都红了,你这是死战?八万大军也没见少几个,且一个个身上除了灰尘以外就没有一滴血,说谎也不带这样的,你好歹也在身上撒些狗血,将衣甲给弄破。

武懿宗能跑,他们俩可不能,否则,不仅是人头落地,就连家族都要完蛋。

他们俩一合计,契丹人有十万众,他们也有十万,可契丹人是骑兵,双方战斗力不对等。

于是,他们俩将主意打到了武懿宗那八万大军身上。对于这个逃跑将军,他们也不客气,直言给武懿宗两条路选择,要么随他们一起杀回幽州,要么交出八万大军,自己个想干嘛干嘛去。

武懿宗小眼珠子滴溜溜乱转,心里在反复盘桓,权衡利弊,既想功劳,又怕丢了小命,最后一咬牙,舍功劳而求小命。

老子已经是武威郡王,再多的功劳也就是那么回事,可小命却只有一条,丢掉了可就玩完了。

他将八万大军交给了张玄遇和曹仁师,坦言身体有恙,无法沙场搏杀,只能留守大河边作为后应,并祝两位将军此去旗开得胜。

武懿宗的确是守在大河北岸,就驻扎在河堤上,手下家将亲卫近千人,并踅摸了多艘渔船,一边捕鱼改善伙食,另外,事有不济可随时渡过大河跑路。

张玄遇和曹仁师统领十八万大军浩浩荡荡北伐,可一到幽州傻眼了。

契丹人烧杀劫掠一番主动撤军了,留下一座废墟。城中的粮食和值钱的东西被劫掠一空,就连有些姿色的妇人都不见了,剩下无数饥肠辘辘的灾民,还有海量的尸体。

曹仁师大怒,与张玄遇领兵追了下去,却在东硖石谷遭遇契丹人伏击,十八万大军被拦腰截断,收尾不能相顾,而谷中拥挤不堪,在契丹人居高临下的箭矢下连还手都做不到。

十八万大军一战尽墨,曹仁师阵亡,张玄遇死于乱军之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