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无敌之大唐> 第227章惊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7章惊梦(1 / 2)

默啜大可汗一反常态,违背了冬季不出兵的惯例,趁着大雪纷飞的时候尽起铁骑,分兵数路同时攻击多座大唐边城,打了大唐边军一个措手不及。

铁骑四出,马踏边城,数日之间,整个大唐北疆风云变幻、狼烟四起,自西向东数千里防线被冲得七零八落,七八座边城先后沦陷,二十万余边军死伤殆尽。

而生活在北地的那些大唐子民更是家园毁坏,伤亡不计其数,不啻于遭遇了一场浩劫。

常言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就在默啜大可汗的铁骑恣意肆虐北地之时,西边的吐蕃人和西突厥十姓也蠢蠢欲动,欲趁着大唐因北地糜烂不堪而焦头烂额、无暇他顾之时,趁火打劫,也想在安西之地咬下一口肥肉。

如今之大唐,可谓是北有猛虎、西有群狼,眼下的局势很不容乐观,稍微一个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江山社稷的动摇。

不过,武后何许人也?即便是眼下四夷皆蠢蠢欲动,大有联合起来举世攻唐的架势,可又如何?

大唐帝国之建立,靠的可不是运气和别人的施舍,也不是坐山观虎斗,伺机而动,等别人先拼个两败俱伤,然后捡便宜。

在大隋末年,因隋炀失德,穷兵黩武,大兴土木,不恤民力,从而动摇了国本,造成天下动荡,民不聊生,以至于烟尘四起,多少有志图王者竖起反旗,或割据城池,或啸聚山林,大好江山顷刻间分崩离析。

高祖及诸子不忍见天下长期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故而于太原起兵,招募天下英雄,靠着真刀真枪,扫荡**,肃清环宇,荡平了几多烟尘,剿灭了多少反王,方才凭借着赫赫武功建立起泱泱大唐。

大唐帝国以武立国,从满地的血与骨中一路走过,长剑所指,四海八荒无不臣服!

这样的大唐,何时会畏惧蛮夷的挑衅?有敌来袭,唯战而已,朕麾下有雄兵百万、猛将千员,还有天下千千万万的子民,何惧尔等蛮夷之辈?

而且,此次突厥寇边,虽然让大唐损兵折将,丢城失地,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如今面对入侵西、北二地的蛮夷,整个大唐从上到下,无论官民,全都热血沸腾、战意冲天,将目光都盯在了边疆战事之上,而忽视了武后的专权。

这就是上位者的眼光,犀利、独到、敏锐,看的永远都比别人深远,甚至能穿透事物的外表,而洞悉未来的走向。

同一件事,就比如这次突厥铁骑寇边、北地岌岌可危之事来说,不同的人其着眼点就不同,看出的问题也不同。

升斗小民看到的是蛮夷的残暴,北地军民的凄惨,继而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不免心中戚戚而又愤慨。

将士们为同袍的死而悲伤,其后又将这股悲伤化作了战意,一个个热血沸腾、义愤填膺,要同突厥人决一死战。

因为他们是军人,马踏蛮夷,守卫大唐,是他们的职责和荣耀,同时,他们也从中看到了战功,看到了流芳百世的机会。

而朝堂之上的士大夫们则认为,这场自大唐开国以来最惨烈的对外战争,必然将给官场带来一场大动荡,其效果不啻于一次大清洗。

毫无疑问,将有很多官员或因战而死、或因过而追责,从而空出许多职位。

他们可以择机出手,将家族子侄或门生故旧给安插进入,甚至能借机插手军中,从而壮大家族的势力。

那么,身为大唐帝国真正的主宰,武后又看到了什么呢?

这场战争转移了天下人的视线,对蛮夷的恨将人心凝聚在一起,从而淡忘了武后的夺权。

武后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安心策划“以武代唐”,甚至可以借着空前团结的军心和民心,以及冲天的战意,倾全国之力和突厥人打一仗,将突厥铁骑打垮,将默啜给赶回大漠深处。

这可是一场不世之功,就是比之汉武和太宗皇帝也不遑多让,注定要记入史册,流芳百世。

如此一来,她将赢得整个天下子民的拥戴,从而顺利登基,成为亘古未有的第一个女皇帝,开创一个疆域万里、四海臣服的强大帝国。

到那时,朕将登临泰山祭拜天地,告知上苍,谁说女子不如男?朕就是以一女子之身,做了古往今来的第一个女皇帝,不仅如此,朕还要做千古一帝!

武后心意已决,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和默啜大可汗决一死战,借以为她登基称帝、建立新朝大造声势。

沙吒忠义和黑齿常之二人都是久战沙场的悍将,前去朔云二州以后,定能审时度势,择机而动,给予突厥人致命一击。

突厥铁骑虽战力强大,势不可挡,可又能有多少呢?不过十多、二十万骑而已,我大唐有雄兵百万,那人堆也能把你给耗死。

自古至今,战争从来拼的都是国力,打的是钱粮储备,耗的人口多寡,除了五胡乱华以外,北地大草原上的那些饿狼也不过是在边地劫掠一番以后扬长而去,何曾敢堂堂正正和中原王朝血战到底?

而今,将已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