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好好的活下去,老人家你可不要寻死啊!”
“潘公子,你想到哪里去了,我是说今年是个荒年收成不好。”
到是潘闾想歪了,可潘闾不明白,这才开春啊!怎么就喻示到今年收成不好。
随即就虚心请教,老农倒也不藏着掖着,“往年这个时候,早就应该下雨了,可现在一滴雨都没有。”
“开春以来,天气就越来越热,这热得都有点反常。”
“老朽斗胆猜测,今年大旱。”
大旱,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关乎着百姓的生机。
潘闾自然不会相信一人之言,就问了几个老农,他们年年背朝黄土面朝天,没人比他们更懂这些。
说得是有些不一样,但结果都差不多,今年的收成不会好。
真是天灾连连,汉王朝能走向末路,跟这也是有关系的。
如果风调雨顺,就算贪官横行,百姓也不会造反的。
潘闾先后经历过暴雪疫病,这两者还都有办法用人力去解决。
但这大旱真就是束手无策了,这已经不是泰安县一地的事,据潘闾所知周边的那些郡县都没有下过雨。
这场旱情的波及面,非常之广。
唯一能渡过旱情的方法,就是打井。
可潘闾现在就是说了,得有人信啊!
就算有人信了,谁又有那个闲工夫去打井呢?现在泰安县的情况都这样,而且就算打井也不是每次都能打到水的。
这玩应很多时候都是归功于运气的,好的事情当然要先可自己来了。
潘闾发动自己手下所有的人,在彪虎寨一带打井。
挖得是坑坑洼洼啊!花了很长时间才打出一口能用的井出来。
这效率未免也是太低了,李林甫在一旁劝道,“公子,你这心是好的,但还要量力而为,这人不能与天斗。”
“我没想与天斗,只想让大家好过一点。”
“那样的话,只能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了。”
全县一起挖井当然好了,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先生是想到什么了吗?”
“我这也是在韩小姐身上找到的启发。”
这又跟韩曦有什么关系?难道是这两个人有什么牵扯。
“你们好事将近了?”
李林甫可是一本正经的再说,怎么到了潘闾这里就下道了呢?
“我是说宝藏,临淄可以有宝藏,我们泰安也可以有,财帛动人心啊!那些动心之人,你不用劝他们自己就会动手了。”
这就需要编一个弥天大谎了,未必要靠谱,但一定要够扯。
这样才可以流传开来吗?泰安的名人那首选就是左丘明啊!
他当过官,他的左传和国语流传至今。
他是两袖清风品德高尚,却信奉强公室、弱私家的政治主张,还与孔圣人一起同朝为官过。
在当时的鲁国,无异于一场变法。
而泰安县,就是初始的实行之地。
潘闾就让人传出话去,当时的卿族为了保住私产,把钱财都藏于地下,已经有人挖出来了。
潘闾那个山寨就是最好的证明,要不然谁没事挖井玩。
跟潘闾有一些交情的人或者是跟潘凤交好的人,还特意过来询问。
那潘闾只能骗他们了,说确有其事,还拿出了一件青铜器让众人长眼,算是善意的谎言吧!
这下子整个泰安县的人都动了起来,尤其是那些大户的人。
他们在宗宝那里损失的钱粮,自然想从宝藏身上贴补出来。
到是真有人挖出来了一点东西,但那也是巧合。
大多数人也是白费功夫,只不过这水井是越来越多了。
潘闾也不能让他们白忙活,顺便给了一点奖励什么的,算是给了他们一点安慰。
有宝藏这回事,连别县的人都听说了。
也过来挖掘,因此跟泰安的百姓发生了不少冲突。
刚开始潘闾也没在意,有得必有失,这种事是该付出的代价。
就让县兵巡逻一下,调停调停也就行了。
可后来愈演愈烈,那挖宝藏都挖到别人田里,那搁谁都不能干啊!
潘闾这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本地的百姓就算要挖宝藏那也是有底线的,外面的人可没有。
于是潘闾就把强行把这些外人都驱赶了出去,引起当地百姓纷纷叫好。
二货的声音在潘闾耳边响起,“宿主振奋人心,冷却时间减免十天。”
十天是真不多,可老长时间没听到二货的声音了还真有点想念,“你终于舍得出来了。”
“是宿主无能,不是二货无情。”
“......”
“你可以滚了。”
“请宿主继续努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