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邵早就把左手抓住步枪的枪口偏厚一点位置,右手探到扳机,对着鬼子“啪”的就是一枪。
如此零距离内,正准备翻滚的鬼子,一下子就给子弹打穿了前脸,子弹穿过鬼子的头,把后脑勺给掀开一个大洞,白白的脑浆被高速转动的子弹给搅成浆糊,也一同飞溅了出去。
另外一个鬼子中了老秦的驳壳枪两枪后,可能不是致命伤,一下子没有死,倒在地上,翻滚着大叫着,可能是叫卫生兵。
可这个时候,卫生兵哪里敢进房子啊,一看这是个很好的机会,老秦急忙喊道:
“别打死这个鬼子。”
正准备开枪的小万,以及屋里的大家,顿时明白了老秦的想法,纷纷觉得老秦太狠毒了,不过这个狠毒好啊,太对大家的胃口了。
留着鬼子一个活口在屋里,外面的鬼子就不敢扔手雷进来,就算是要开枪,也会有忌惮,生怕伤了这个自己人。
还有,留着这个大喊大叫的鬼子,可以让鬼子比较心急,想进来救援他,这是老秦他们诱杀鬼子援兵的一个绝好机会。
确实如此,按照老秦对鬼子的了解,连战友尸体都要抢回去的鬼子,对还活着的战友,更是不要命地来救援。
其实很多中国军也差不多,特别是同一个地方出来的老乡兵,沾亲带故的,不管谁落难了,都要尽力去救援的。
这也是战场的准则之一,如不尽力去救,下一次轮到自己时候,大家也不会来尽力救,那就等着去死吧。
中国军很多时候,也只是下级军官的贪腐和暴虐,导致士兵们不团结,甚至在战场上对军官放冷枪。
但在中央军精锐部队,这种现象少一些,毕竟待遇比别人好很多,粮弹相对充足,纪律也非常严明,一些下级军官不敢随便造次。
但在地方的杂牌部队,就不一样了,大大小小的军阀,天皇老子一个,军官的权力过大,自由化很严重,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视军法如狗屎,自然就军纪败坏,团结不起来。
所以,中国军在几次整改后,除了严明军纪外,另外一个就是更改了兵役法,一改过去的募兵制,改为义务的兵役制。
在招兵方面,学习日军的方法,每支部队都有一个师管区,也就是一个固定的地方为这支部队的招兵地区。
像老秦他们的30军,师管区就在西北地区陕西,就招西北人,这次两个补充团,也是西北的新兵。
这种方法的征兵,有利于基层士兵大部分都在一个地区来的,在语言、文化上,都有共同的语言和价值观。
不但沟通起来方便,更为重要的是团结,战场上的团结与否,直接影响到士气,只有背靠背时候觉得自己是安全的,才敢会冲出去。
所以,在西方人眼里,一支部队一旦战损超过一半时候,这支部队基本上就要崩溃或是投降了。
而他们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东方的日军和中国军就不会?有时候战损超过百分之八十以上了,还不见有人逃跑和投降。
就是打到全军覆没,也要坚持打下去,这让西方人大惑不解。
当然这个除了东方文化中的忠君爱国敢于献身的精神、耻于做俘虏的观念外,地域情节的团结性,在里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老秦他们就是利用这个受伤的鬼子兵来做文章,沿着墙跟的散兵坑里的大家,一致把枪口对准了门洞和受伤鬼子之间的一段地面上。
果不其然,率先冲进来救援的是三个鬼子,第一个扔进来了一个烟雾弹手雷,当然是朝着鬼子伤兵的另外一个方向,生怕炸到了自己人。
别看这个烟雾弹没有什么杀伤力,可它毕竟是一个有重量的手雷,和一个石头差不多,砸到头,也是会受伤的。
顿时房子里烟雾一团,几乎啥都看不见了,然后几个鬼子趁着烟雾冲了进来,朝着鬼子叫声的地方扑了过去。
“狗日的,你把我们当傻子耍了?”
老钱发一声喊,手里的机枪对着门洞到鬼子伤兵的那段路,一个扫射过去,不打高,就是贴着地面上一尺来高的地方扫射。
这个也是猜测鬼子不敢站立着进来,肯定是翻滚着进来,机枪子弹在一尺来高的高度扫射过去,肯定能打到鬼子。
就算是没打中鬼子致命部位,打中他们的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增多鬼子的伤兵在里面,万一误杀了第一个鬼子伤兵后,还会有替补上来的。
这三个鬼子,一个扔烟雾弹,一个滚进来,一个在门洞边上接应,可谓是做的很漂亮了,但还是抵挡不住老钱的机枪。
这几个点射过去,马上就把那个翻滚进来救援的鬼子给扫倒了,老钱反正也看不见有没有打中,第二步就是对着门洞边上来了几个点射。
这些都是老兵的经验,按着自己要去救人的想法,来套用鬼子的下一步动作,几乎都是差不多的,八九不离十。
老钱朝这门洞边上的几个点射,差点把探头探脑的鬼子给打死,可惜的是,只是把鬼子的钢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