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瑁十八万大军进逼范阳时,初秋还过去不算很久,距离安庆绪苦等的冬至尚有一月有余,李瑁攻城的时间还算充足。
随着李瑁大军抵达范阳治所蓟城,随后的几日,东线的郭子仪和史思明也纷纷率麾下大军抵达,一时间,李瑁云集于蓟城城下的大军已近三十万。
这时,蓟城下的唐军人数众多,但派系却也很是繁杂,既有跟着李瑁一路而来的剑南军,也有关中纳降的禁军,郭子仪的朔方边军,史思明的河东边军,还有倒戈的河北军,各军之间互不统属,各有主帅。
李瑁本也想过要命各军各司其职,分别围攻蓟城的四面,但李瑁随后又想起了历史上乾元元年九节度北伐失利之事,深知大军仍需上下统一,方能如臂指使,于是便要册封大军主帅。
各军主将中,真正能叫李瑁觉得能够胜任主帅的只有两人,一人是郭子仪,一人便是跟随他多年的李光弼了。
此次攻城的主力仍是剑南军,而且李瑁对李光弼也很是倚仗,于是短暂地权衡之下,便命李光弼为大军主帅,指挥攻城之事。
时间虽是八月,仍未入冬,河北的气候虽也不比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安西那般恶劣,但也是位处北地,此时的河北已颇有几分寒意。
清晨,李瑁身着寒冷难着的明光铠,腰跨白马,在众将众星拱月之下来到了蓟城之下,中军阵前。
蓟城乃战国古燕之都,始建于西周初年,历经千载,从来都是中原王朝抵御北地诸胡的前线,历经无数次战火洗礼,可谓千锤百炼,再加上安禄山为造反筹备,数次扩建加固,如今的蓟城已是黄河以北第一雄城,天下险要。
李瑁策马立于城下,抬头看着高达三丈的蓟城城墙,也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其余暂可抛开不论,单是这蓟城城墙,便可断定安禄山欲反绝非一日之功了。”李瑁看着蓟城,对身旁的众将道。
蓟城位处北地,所要防卫的异族多为突厥、契丹、奚等族,这些胡族盛行骑兵,善于野战,对于攻城倒是没有太大的本事,所以若是单纯为了御外,大可不必如此。安禄山既不是为了御外,那自然就是为了防备中原北上了。
听得李瑁这么说,策马立于李瑁身后的史思明接过了话头。
史思明道:“安禄山建蓟城乃是仿的长安规制,一应箭楼、闸楼,甚至连各叫的望塔均是如此,易守难攻,堪居天下前列。”
李瑁听到史思明的声音,回头看了史思明一眼,问道:“史将军曾为伪燕大将,可知这蓟城有何薄弱之处?”
史思明凝眉想了片刻,摇头道:“蓟城可谓面面俱到,想从城外强攻很是不易,而且城中存粮丰沛,足可供十万大军一年之需,只是围城也非上策,费时太久,当需用计巧取。”
史思明本为降将,率潞泽之兵降唐,乃得辽西侯之封,他的野心自然不止于此,他想要的是李瑁对他辽国公的承诺,而这个承诺能否兑现,就要看史思明自己了,故而史思明很是急于在李瑁跟前露脸,展现自己的价值。
蓟城城高池深,若是硬攻,损失惨重,恐怕得不偿失,李瑁自有其他打算,只是其中详细安排不会与史思明说道罢了。
就在唐军正欲攻城的时候,前方的士卒突然过来传信,安庆绪正站在城墙之上,请李瑁上前,有要事商谈。
一听到这个话,众人皆知安庆绪在想什么心思,无非就是为了请和。但李瑁千里御驾亲征,北伐的决心已然至此,又岂会答应和谈。
史思明当即便劝道:“安庆绪乃无信小人,诡计多端,他请陛下近前恐怕另有其他谋算,为防安庆绪暗箭伤人,陛下还是不要应允地好。”
此时的安庆绪已是走投无路,什么样下三滥的伎俩使不出来?史思明对安庆绪颇为了解,于是开口劝道。
不过李瑁却也有自己的想法,唐军的细作已经奉李瑁之命于数日前潜入蓟城,但碍于如今蓟城内部微妙的局势,已经难有大的动作,找不到突破口,而李瑁现在要做的便是要给自己安插进蓟城的细作创造一个机会,一个打开一道裂缝,让细作真正能够进入他们内部,制造攻城良机。
李瑁自信道:“无妨,朕倒想听听安庆绪有什么伎俩,朕有南八护卫,晾他安庆绪也擅动不得。”
说完,李瑁便在南霁云还有一种龙武卫禁军的护卫下走上前去。
“朕乃唐皇李瑁,安庆绪此事求见可是欲献城投降。”李瑁走到城下百米,对城上高声叫道。
李瑁声音一落,城上了安庆绪手持铁盾,小心翼翼地探出了一个脑袋,时不时地瞥了瞥南霁云的方向,显然对他的箭术很是忌惮。
安庆绪谨慎地回道:“如今河北连年征战,百姓深受其苦,我不忍见百姓如此,愿与陛下和谈,陛下若愿率军撤出黄河以北,我愿自削帝号,降为燕王,与陛下划江而治。”
安庆绪贪图享乐,眼下的志向倒是不大,只想着坐拥河北之地,每日逍遥。
安庆绪想的倒是简单吗,可李瑁又岂会叫他如意,李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