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重生明末做皇帝> 第一百零六章 辽东防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六章 辽东防线(1 / 2)

章功得到旨意后,立即安排小太监去御膳房备膳食,这养心殿的用膳一直都是十分清淡的,而皇帝带头节省,弄的京师各级官员都不敢大肆铺张,勤俭之风在京师周围也算弥漫开来,民间在锦衣卫的造势下,都知道皇帝三天吃一次肉食,故京师民间都在传言朱由检乃是大明朝建国二百年来最为勤俭的皇帝,当然这也是朱由检想要的结果。

用过膳食后,朱由检便去了坤宁宫,与周玉凤说些话后,便一同安寝。

天上的月亮很远,在辽东可这般皎月只能徒增寒意。

辽东防线建立与神宗末期,当时大明花费巨大的精力与粮银,东拼西凑了十五万大军,对外号称五十万,发动改变大明国运的萨尔浒之战。

不过这场关乎国运的战争,却输的一败涂地,当时是时任兵部侍郎杨镐为统帅,所有的人都在说这场战争输了,大部分责任都在其身上,不过他们的想法都有些片面。

首先萨尔浒之战没有被朝廷正确对待,当时的辽东根本就凑不齐这十五万军马,将领吃空额极大,朝廷的监管体系,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内斗中,根本就不了解这种情况,直到有了战事,才发觉不足,无奈之下,只能从内地调集军马,但他们又犯了一个错误,殊不知军马出战,粮草先行之礼,他们凑够了庞大的军队,但是没有为军队准备充足的粮草,而当辽东的军马凑够十五万后,杨镐还没有做出分析的时候,便被朝廷敦促出战,速战速决,这时候的辽东军马,不仅是底层的士兵,就算是高级将领,也都大多不熟悉,更不用说能够配合作战了,那时候的后金可没有现在的后金那么大的威名,而杨镐在朝堂的督促下,坐镇沈阳,分兵讨金,而领命的各将领,为了保存实力,前军后军相距甚远,救援不及时,才造成了后金各个击破的命运,当然若说萨尔浒之战都是杨镐的罪责的话,也算是冤枉了杨镐,首先是分兵之策,那个时候不比现在,十几万大军若是一同进军的话,更为危险,故不管是那个将军领兵,也不能不分兵,而各个领兵的将军,对待战事的失败也要负上大责,杜松刚愎自用,贪功冒进,马林与之相反,进军迟缓,畏敌先逃,刘脡有勇无谋,听信狂言,李如柏起自废籍,做事畏首畏尾,而在朱由检的前世,在历史界都流传着,为这场战败买单的应该是明庭中枢系统,他们犯了几条战争大忌,其一为战争储备不够,辽东苦寒,棉衣火炭粮草均是短缺,其二,任人不贤,杨镐乃是文官,早些年虽然在朝鲜领过兵,但几乎没有打过什么胜仗,把关乎国家社稷的战争交给这样一个书生将军,罪比杨镐还要大,其三,不停督促杨镐出战,本来杨镐的打算是在三月开战讨金,不过朝廷却不允许,在最为苦寒的时期发动了这场战争。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在,若是不败,才是没有天理。

而经过萨尔浒之战后,明朝便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守,相反,后金从防守转为进攻,也就是因为这场战争的失败,辽东明军屡战屡败,先后沦陷了沈阳,辽阳,广宁重镇,明军退守辽西,朝廷也着手建设辽东防线。

所谓的辽东防线便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建立的,而辽东防线又称宁远防线,这道防线的建立者便是此时的辽东经略孙承宗,这道防线规模极大,以山海关为后盾,宁远为中坚,锦州为先锋,其中夹杂着众多的联防据点,而辽东防线又分为南北两端,南段为关宁防线,长约一百公里,自山海关到宁远,北段为宁锦防线,自宁远经连山,塔山,松山,锦州,至大凌河,长约一百公里。

孙承宗的经略府便在锦州城中,此时的锦州在孙承宗的布置调动下,俨然成为了一个大军营,城中不时有军士巡逻,城墙上面,守夜的士兵也有千人,而锦州城的人马也从天启七年初的五万四千人,变成了此时的八万人,这些士兵不比内地的军队,他们大多数都经历过宁远大战,故也可以说是大明朝最精锐的部队,被民间戏称辽东军。

孙承宗自从到了锦州赴任后,想着朱由检的信任与嘱托,未敢放松过警惕。

孙承宗刚到锦州后,便召集了众多昔日的部将,与他们联络感情,并做出了重新部署,他把辽东的大部分精锐放在锦州城,便是让锦州城成为名副其实的先锋,在地域上面也能庇护皮岛与朝鲜,让后金有些顾忌。

实然,孙承宗与袁崇焕的治军方案不同,袁崇焕自宁远大战后,便开始着手撤军,稳中求胜,也便是袁崇焕的这种方案,导致后金兵马攻占了朝鲜,绕道入了内地,而辽东防线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马其诺防线,当然不能说袁崇焕的布置一无是处,他的布置与设想,让辽东防线坚不可摧,皇太极,多尔衮等人都没有在这里讨到什么好处,当然他的机动性却完全丧失,而朝廷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孙承宗的想法却跟袁崇焕相差甚远,他想的是步步为营,步步推进,两种方法,有着天差之别,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孙承宗去了辽东后提出重新的部署后,这袁崇焕心中颇为不舒服,但孙承宗也算是他的老师,不好当面去反驳,不过朱由检却清楚,这种情况维持不了多久,若是把袁崇焕留在辽东,他们两个人的矛盾迟早会爆发,这样对于朝廷,对于辽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