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龙飞凤舞之穿越到宋朝> 第四十六节 夏日时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六节 夏日时分(1 / 3)

我最爱的季节当属初夏时分,男女老幼脱掉厚重的衣裳,换上轻薄的夏衫,罗裙。顿时变得身轻如燕起来,那些婀娜多姿的姑娘们,罗扇轻舞,摇曳多姿,不由得想起元代白朴的诗作《天净沙?夏》来——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那些玉树临风的少年郎,羽扇纶巾,风度翩翩,挺拔的身段展露无遗,俊男美女,煞是好看。

初夏如同一位穿着绿罗裙的少女,唇红齿白,长袖善舞,楚楚动人。初夏如同一个绿色的精灵,古灵精怪,妖娆玲珑。初夏又是一床熠熠生辉的绿毯子,而那些深绿,浅绿,墨绿,水绿,各种层次的绿交织在一起,层次分明,深浅有致,交相辉映,上面还点缀着各式各样的灿烂多姿的夏花朵朵——红艳艳的石榴花簇簇盛开,如同一片燃烧的烈火,又像黄昏绯红的晚霞,墙脚边不起眼的三两株蔷薇吐露着芬芳,真是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缠缠绕绕的几枝欲说还羞的牵牛花努力向上攀爬着,如宋代诗人危稹说得那样青青柔蔓绕修篁,刷翠成花著处芳。应是折从河鼓手,天孙斜插鬓云香。到处蜂蝶飞舞,暗香盈袖的一片。

初夏,肆意妄为的在野草,山花,在矮灌木和高树之间脉脉流动,在盈盈的水波里流动,在月色如水的荷塘里流动,在婆娑的绿叶间流动。初夏,随处可见,随处可觅。更是在唐诗宋词里一览无余。诗人杨万里《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也别具一格。——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辛弃疾的诗更胜一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菡萏含苞待放,荷塘月色正浓,月色溶溶,凉风习习,万物一片寂静。初夏带着冰淇淋的甜蜜的味道,肆意的扑面而来。夏风轻柔,热情似火,带着浪漫而甜美的气息,草长莺飞,花香馥郁,草香迷人,夏草葳蕤,雾气氤氲。夏雨来得猛烈,透彻,随心所欲,肆无忌惮,不像春雨那么绵缠,绵长,缠绵,也不像秋雨那么淅淅沥沥,多愁善感,所以最美的不过静听巴山夜雨涨秋池,绿了芭蕉,红了樱桃。“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莺歌燕语,柳絮纷飞。阵阵夏风带着花香草气向你铺面而来,带着枣花和月季花的幽香,刮来了麦子的香气和蒿草的气息,让人不知不觉间沉醉在丝丝缕缕的温柔的夏风中。

最妙的是在夏天的夜晚,独自一人,喝点儿小酒,邀月对影成三人,微醺之中,迎着清凉的夏风,在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在想象的世界里驰骋纵横,纵横披靡,无论是惊悚的恐怖片,还是没有结局的悬疑片,或是经典的警匪枪战片,还是唯美浪漫的爱情故事片都可以随意的在脑海里接连不断的上映,徐徐展开。或者邀朋唤友,觥筹交错,推杯助盏也不错,大家一起谈天说地,谈笑风生,遐想联翩,忘乎所以,口若悬河,谈古论今。

而那些有情人之间缠绵悱恻的思绪,更是如同夏日疯狂滋长的夏草一般,顺着窗外的青藤一直蔓延。夏天的夜晚,最适合想念,甜蜜的思念,那么热切,炽热的期盼,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意绵绵。所以为什么中国的情人节——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会选在热情如火的夏天,七夕坐看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就是这个原因。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夏日夜晚,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织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而因为夏天的日头最长,所以更可以随心所欲的做各种闲事,消磨夏日。而其中最舒服,最惬意的莫过于美美的在炎炎夏日睡个午觉了,你可以在幽竹密林之中,随意选一处顽石,就这样衣衫不整的躺在上面酣睡,直到睡到不知梦里身何处,口水长流,憨态可掬为止。“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或者“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又或者“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也可以在幽轩翠竹下弹琴弄舞,打发夏日闲适的光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可以湖中泛舟,“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兰舟斜缆垂扬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可以游山玩水,寄情于山水之中,“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可以看小儿玩耍,“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可以悠闲的下棋博弈,“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可以出外郊游,“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晴日暖风生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