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军就快要逼进昆明城之时,云南巡抚吴兆云第一个做出了应对。
他在一个夜黑风高之夜,率着近千余名听从自已指挥的守军,悄悄潜出城去,一路东行,投奔唐军而去。
见到这吴兆云竟在昆明城危如累卵之际,毫无廉耻地悄悄率兵逃走,前去投降唐军,桂王朱由榔与黔国公沐天波二人,皆是十分震惊。
他们本欲立即派兵,前去追击吴兆云,却又考虑到现在城中士气极度低落,若轻易率兵出击,只怕这些兵卒未及与逃走的吴兆云况交手,就会趁机溃去大半。
这场追击战,根本就打不起来。
所以,他们叹息咒骂了一阵,也只能随他去了。
只不过,吴兆云的逃亡,带来了十分不好的连锁反应。
这些时日以来,昆明城中原本就不多的守军,受云南巡抚吴兆云率部逃亡的影响,悄然逃亡者甚众。更有甚者,他们在白天就公共聚众逃亡,丝毫不顾及桂王朱由榔与黔国公沐天波二人颜面。
而对于这般情况,朱由榔与沐天波皆是无力阻止,只是叹息不已。
在唐军就要兵临城下之际,桂王朱由榔再也按捺不住了。
他带着全部家属,以及从城中分出的一千余名亲随部队,悄悄撤离昆明城,一路向西,头也不回地径逃永昌而去。
朱由榔一逃,偌大一座昆明城中,仅剩黔国公沐天波率领着两千余众军兵,困守在这座外无援兵又士气低落的城池中。
现在云南巡抚吴兆云与桂王朱由榔俱是逃走,黔国公沫天波可谓独木难支,再无他法,除了在城中日日饮酒浇愁,同时麻木地看着手下士卒悄然逃亡外,这位黔国公对于如何守城,已是一片迷茫,过一日是一日了。
唐军在两天后黄昏时节,终于来到了昆明城下。
三路唐军齐至,有如三股终于合流汹涌浪潮,迅速地将整个昆明城,包围得有如铁桶一般的严严实实。
在城头见到唐军四面围城,铁甲森森,一片肃立,沐天波不觉倒吸了一口凉气。
好家伙,唐军这般气势逼人,一看就是久经战阵的精锐之师。这般士气如虹兵精将锐的劲旅,这昆明城中的两千余名士气低落全无斗志的守军,如何会是他们的对手。
只不过,到了这个时候,除了硬抗,自已还能有什么选择呢?
沐天波一声长叹,硬着头皮下令道:“全军听令,谨守城池,务必抵挡住唐军进攻,保全这省府昆明!”
“是……在下遵令。”
听到下面有气无力的回答,黔国公沐天波心下知道,自已与这两千全无斗志守军,想要挡住唐军攻城,想要保全这省府昆明,只怕是螳臂挡车,无济于事。
但是,沐天波却是下定了决心,要硬抗到底,要与城同殉,要为国尽忠,要为自已为家族搏一个忠臣的美名。
沐天波这般心下盘算,但他的手下将领与亲近家人,却并不这么想。
黔国公沐天波,在城头来回巡视打气,又见夜色已黑,唐军开始在城外扎营做饭,才略略放下心来,先下城回府歇息。
在两名亲兵的陪护下,他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步朝家中挪去。
一入家门,沐天波明显地感觉到气氛不对。
他看到,在门后大厅中,灯火通明,他两个弟弟沐天泽、沐天润,以及他的两个儿子沐忠显,沐忠亮,以及自已的两名亲信家将,正一脸严肃地分坐于大厅两边的椅子上。
沐天波略为一怔,立即便想明白了,他们皆坐于此处到底是何目的。
现在的局面,真的是树倒猢狲散,各人皆欲自寻前程了。
他一声轻叹,压抑着心下激动的情绪,努力保持脸上的平静神色,轻声问道:“各位在此,莫非是在等本公么?却是所为何事啊?”
他的语音刚落,大弟沐天泽第一个从椅子上站起,大声道:“大哥,现在唐军兵临城下,将这兵微将寡的昆明城,围得有如铁桶一般,我等若不速作决断,只怕会与城俱亡啊!”
“是啊,大哥,识时务者为俊杰,现在唐军之势如此之大,这昆明孤城一座,兵卒稀少,又全无斗志,如何可与唐军这精锐强悍之师作战。若硬要抵抗下去,休说全城守军俱亡,咱家这延续数百年的沐氏家族,也会毁于一旦哪!”二弟沐天润亦急急拱手插言。
两个弟弟说完,沐天波的两个儿子沐忠显沐忠亮,又齐齐站起,拱手禀道:“父亲,现在昆明城已是有如累卵之危,再要强硬抵抗下去,除了自取灭亡,奚有何益。更何况,我等为弘光朝廷坚守城池到现在,没有如云南巡抚吴兆云一样弃城投降,也没有如桂王一样弃城西逃,已是为朝廷足够尽忠了。孩儿万望父亲审势度势,大开城门,向唐军献城投诚,方可保全城中守军与百姓,方可保全我沐氏一族的数百年血脉与身家啊。”
两位儿子说完,那厅中的数名家将亦是起身,一脸恳切地向沐天波建言,让他赶紧趁唐军尚未发动攻城作战的最后时机,向唐军开门献降,以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