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到修炼增速的好处,孙笑寒先是兴奋了一小阵,又感受了一下十倍气劲运转的爽快,就缓缓的收了功。回想刚才的经历,孙笑寒不免有些后怕,自己竟然也如此的疯狂,第一次使用精魂,就不过一切的疯狂了一把。好在就算出现差错,自己所损失的精魂也可直接无视,但却会对自己的心里造成不小的影响。
好在结果还是圆满的,而且只要和“金魂”完成一次融合,以后就不用再费事了,只要将一点点精魂融入玉石中,就可以激发玉石的全部功效了。收功后的孙笑寒,还是兴奋的好长一段时间。
慢慢的收回心身后,孙笑寒又拿起了一本书。这本书显得格外古朴,但总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封页上写着《气劲之源》,原来是一本专门介绍气劲的书,这可引起了孙笑寒的全部兴趣。
孙笑寒看着手中的古书,总觉得有一种看不透的感觉。但感觉归感觉,毕竟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孙笑寒也就作罢了。翻开古书,里面讲述的是的气劲的由来,和等级划分。
等级划分,孙笑寒自然是了熟于胸,可由来就不得而知了,毕竟自己从来没有思考过这类问题。书中详细的描述气劲的由来,和一些基本常识。
气劲,实际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气”,一部分叫“劲”。书中也分别阐述了这两种不同的物质,也叙述了它们的历史:
劲着,天地之力也。无形无色,孕于天地,贮于丹田,行于经络,发于全身,增于利器。修劲之人,擅于功,凝劲于拳掌兵刃,功之以无往而不利也。
气着,天地之灵也。亦无形无色孕于天地,贮于丹田,行于经络,发于全身,增于利器。修气之人,擅于辅,汇气于手中之器具,辅以他用。
看完这开篇,孙笑寒一是初步了解了气劲的基本划分。继续向下看,书中写道远古时,修炼者分为气修和劲修。劲修是战场上的主要进攻力量,气修这是后方的支援。
劲修擅长领用各种神兵利器攻击对方,力求一招制敌。攻击时招数大开大合,霸气十足,但善攻不善守,往往只是一味向前,没有回旋的余地。
气修则善于利用自身的灵气,辅各类阵法灵器等物,制造出幻象迷惑敌人,或为本方的伤员进修治疗,自身的防御力极强。但气修几乎没有攻击力,所以在战场上只能作为辅助人员出现。
后来出现了一对姓宁的兄弟,哥哥是劲修,弟弟是气修。两个人在战场上配合默契,战无不胜。但两个人毕竟不是一个人,在一次中的的战役中,还是出现的配合上的失误,弟弟也险些丧命。
后来这对兄弟就开始思考,“气”和“劲”都是天地的灵物,本是同根,为何要分开,而且修炼和使用的方法也都大同小异,几乎没有差别。如果可以将这两种灵物合二为一,取长补短,不是可以无往不利了吗?
经过了数十载的研究,这对兄弟终于成功地将“气”、“劲”合二为一,就取名为“气劲”。他们发现,这两种内力融合之后,“劲”为主“气”为辅。这“气劲”几乎继承了“劲”主攻的全部能力,而“气”的凝结气罩,以及制造幻象的能力却几乎无法使用。虽然可以借助一些辅助的物品,可以勉强制造幻象,但气罩却无论如何都无法使用了。
可是两兄弟意外的是,虽然融合后无法使用气罩,但自己的体质和神魂,却得到了了“气”的锤炼。是体质变得更加壮实,神魂变得更加强大。这两兄弟利用这点变化,创出了新的招式。用神魂牵引气劲,凝聚于兵刃之上,使兵刃可以发出剑芒、刀芒的招式。攻击距离远,且无力巨大,有横扫千军的效果。但相对的,对于身体造成的负担很大,相当要求体质。
此二人在一次国战中,出其不意使用了此招,结果自然是大败敌军。后来这两兄弟将气劲的融合之法,和修炼之法公布于天下,使得人人都可修炼。慢慢的,许多高人逐渐的改进了原有功法的修炼方式,使得人们从一开始,就可以直接修炼气劲了。
又有人给气劲重新划分了等级、阶层,按照气劲的等级划分分为“小乘、大乘”两个主要的阶段,按照丹田内气劲的容量来计算,又划分为小乘“初孕、破壁、纳川、虚满、盈溢、铸实”六个阶段,每阶分三段,每段分三层;大乘“藏山、容雾、揽云、汇海、坤泰、惊宇”,而这种等级划分,也一直沿袭至今。
看完后,孙笑寒长出了一口气,叹道:“古人大智慧,我等今人不足万一呀!我从来就没有听说,气劲可以凝聚于兵器之上后,以‘芒’的形式在放出。想来应该是千百年的流传,消失于世间了吧!”
其实孙笑寒想错了,这种招法并没有消失,而是被取代。因为后人发现,凝聚气劲在发出,对于身体的负担极重。就有人发明了新的招式,还是以兵器为载体,但气劲凝而不发。原因很简单,原来的劲修本就善于近战,而今将气劲凝于一团,发于一点。不但威力激增,且对身体所造成的负担微乎其微。渐渐的受到了人们追捧,同时也掀起了人人尚武的风气。
当然,想要将气劲汇聚的兵刃上,本就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