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退刘璟,李景隆亲率众将驰至城下,下令猛攻。他受到昨晚马厩被烧的启发,令军士冒死负薪柴于城门下,用火攻烧城门。但北平城城门洞深,墙体宽厚,里边早被守军用长石屯住,是以也未能奏效。眼见一天又要过去,李大将军正在沮丧之际,有军士来报:“攻打彰义门的官军都督瞿能丶瞿良材父子率五千骁勇善战的勇士取得了突破,已攻进彰义门的瓮城,请求大军增援。”李景隆听后先是不信,后又心中嫉妒,片刻后道:“让他们务必坚持,大军一会就到。”然而这个“一会”时间太长了点,二刻过去,李大将军仍在关注这边的战事,没有发兵的意思。待那边第二次来催,李大将军才派遣援军,但为时已晚,在燕军集中火炮丶弓弩等猛击之下,瞿能父子的手下伤亡大半,被赶了出来,彰义门迅速又被燕军用巨石封死。功败垂成让李大将军亦垂头丧气,见天色已晚,便收兵回营。
这夜李大将军也没睡好,连续有军士来报:官军营寨多处火起,燕军小股勇士不断地出城偷袭,使李大将军大发哑巴恨,发誓明天一定踏平北平城。后半夜起了大风,气温骤降,让多出江南,且准备不足的官军叫苦不迭。待天色大亮,李景隆赌气似地又亲率大军来到城下,望见北平城的异象时大吃一惊。原来昨夜寒流来袭,北平军民乘时挑来大量河水浇在城墙迎敌面,凝成坚冰,给城墙镀上一层厚厚的冰甲,使人无法攀登。自此之后,北平的攻守战陷入胶着相持状态,几十万官军一个多月未能越雷池一步。
回说燕军主力兵围大宁, 却并不急于攻城。燕王真正的想法就如刘璟分析的那样,不仅取大宁之地,还要争取宁王朱权的加盟,他觊觎宁王的卫队,勇敢善战,骁勇骠悍的朵颜三卫骑兵很久了。他派了很多和宁王属下及朵颜三卫有关系的将士,多带金银珠宝,许以重利潜入城内设法和他们取得联络,自己则亲笔修书约见宁王。而宁王见信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他还是大宁最高的指挥者,兄弟相见,谁敢阻拦?宁王朱权在诸王中称得上文武全才,深得太祖的喜爱,并委以重任,其护卫部队号称十万甲兵。他与燕王感情深厚,常有书信往来,这次削藩也受到了牵连,建文帝怕他与燕王私通,下旨令他和辽王朱植离藩进京改封,被他拒绝,不久朝廷就下旨削夺了他对三卫的节制权,但名义上还是宁王,还是大宁最高的长官。于是约定在大宁城宁王府相见。
次日上午,燕王轻骑便装,仅带两个护卫就进了大宁城。兄弟俩见面执手问候,均自泪下,相携至王府密室长淡,他们有太多话说。当晚燕王宿在宁王府,朱权还邀请朵颜三卫的主要将领和其它护卫军中的长官拜见燕王,其实他们大都是燕王的旧识,当年燕王奉命两次北征,大宁属将多曾接受过燕王的指挥,对他的军事才能早已倾服,且昨夜燕王派来的人已和他们取得了联系,早已彼此心照不宣。又过了一日,燕王提出回营,宁王自然亲自相送他出城。到了郊外两兄弟正在作饯别仪式时,奇变陡生,朵颜三卫强拥宁王向燕军阵营而去。。。。。。
守城的官军正被这一幕惊呆时,燕军大将张玉朱能等已率伏兵杀到。原官军都指挥使房宽等即下马投降,仅都指挥朱鉴率部抵抗,力战不支死于乱军之中,大宁遂破。战斗很见结束,朵颜三卫和绝大部分大宁守军归降燕王,宁王及其家属也都带着珠宝细软等贵重物品随大军回师北平。燕王下令安抚城内百姓,对燕军约法三章,同时派人至松亭关报信,招降当地守军。而在松亭关的官军主将刘真丶徐理丶陈文等得知军情后慌忙来援,军抵乱石黄崖。陈文和徐理原是降燕的陈亨部下,对燕王的雄才大略早有了解,都有归降之意。当夜两人共击刘真部,于是可怜的老将刘真第二次单骑狼狈逃去,从辽东渡海回南京在帝前诉苦去了!
至此,大宁所属兴州丶营州诸卫共二十余个卫所尽数降燕,而此时的燕军人数,已由北平的不到十万人,猛增到近三十万,可谓发展壮大矣。燕王高兴地道:“吾攻大宁,得边骑助战,大事济矣!”自是冲锋陷阵多赖朵颜三卫骑兵。后世有史家认为:“成祖取天下,自克大宁始。”
十月九曰,燕王率众回师,途中至会州停军休整。决意仿太祖推行的五军都督制,将大军整编,建为五军。并重新任命提升了一批降将的地位,除大将张玉(中军都督)朱能(左军)外其余都督之位皆让降将担任,可见他用心之良苦,令降将们无不感恩戴德,心思报效。次日,大军跨过松亭关开始回师的消息传至北平,自是有人欢笑有人愁,城内的无不信心大振,而对于城外的官军来说则不啻于增加了一块心病!前有坚城难破,后将有大军来攻,一时间大都情绪低落。见此,李大将军忙升帐,召集主要将官,自我打气道:“燕王虽然收编了大宁不少降卒,也不过三十万人,再除去镇守各城的军队,能投入战场上的兵力绝不超过二十万。而我方能投入作战的大军绝不低于四十万之众,二比一,优势完全在我,又什么可担心的?决战之日即是尔等加官进爵之时。”话说出来,无形中自己的胆子大了不少,既然无以选择,他李大将军就得以优势兵力在战场上打破燕王不败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