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武侠修真>英雄榜之应劫者> 第五十回 时 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回 时 间(1 / 2)

凡有大的战事则必有俘虏,而对俘虏的处置方式,则是衡量决策人品质的标准之一。真定战事一结束,燕王计有功将士后,即命人把驸马都尉李坚带来,对他道:“尔本至亲,何所怒仇,亦从凶悖?”李坚不语,燕王也不再责备,遂命人送他去北平医治创伤,不想李坚伤重死于半道。待老将军顾成被押到后,燕王亲自为其解缚,道:“老将军为先帝旧部,缘何亦致如此?”顾成是太祖旧臣,屡建奇功,是典型的从士兵到将军式的人物。明初受命镇守贵州长达十余年,在当地很有威望,燕王知他老成可信,已有招揽之意。顾成感动,暗想:天下本是朱家的,燕王酷类先帝,以数百人起家竞能打下这一大片天下, 可谓得到天助矣!便道:“为奸臣所逼,实属无奈。今见殿下如见太祖,倘若不弃,定当效犬马之劳。”燕王大喜,抚其背道:“这是太祖高皇帝的在天之灵的眷顾,让我能得到老将军相助。”随即厚赏,派他往北平辅佐世子守城。

燕王又亲至关押俘虏的地方,见他们三三丶两两凑在一起窃窃私语,便问看守的军士原因。军士答道:“他们在猜测王爷如何处置他们,不少人都存有逃跑的想法。”燕王便把俘虏们召集在一起,训话道:“本王兴的是仁义之师,决不会虐待降卒。想加入燕军的我不会另眼看待,愿走的即发给盘缠送其出境,决不食言。”降卒们很是感动,立有数千人表示愿为燕王效命。而放归的那些人则到处宣扬燕王的大仁大义等等,正是燕王期盼的。

稍后接到战报,官军安陆侯吴杰欲来增援耿炳文,却被燕王府总管太监马云带领的军队伏击,吴杰大败而逃。燕王欣慰,他手下的太监如马云丶狗儿丶马三宝丶王彦等皆是有真正本领的人啊,随即令人记马云之功。次日便率人攻打真定城,不想三日强攻不下。耿炳文虽初战失利,但其主力未损多少,真定城内的兵力犹在十万以上,是燕军的两倍还多,且城内的粮草充足。然而耿炳文老谋深算,决意高挂免战牌,任凭燕军如何羞辱骂战,就是坚守不出。燕王始知老将的历害之处,燕军大部分是骑兵,长于野战而不擅长攻坚城,长此下去,必招致官军强援,就会有转胜为败之险。遂决定于八月十九日班师回北平,休整后再来图之。

八月二十一的上午,魏囯公府大厅内,兄弟俩正在传阅一份来自刑部的公文,对面坐着刑部郎中田齐。徐增寿只看了一眼,就朝田齐伸手,道:“拿来。”“徐都爷要什么?”田齐茫然。徐增寿冷笑一声,道:“自然是搜查我府的搜查令,你们刑部权限太大了,敢直接上国公府里捉人。”田齐眼皮乱眨,暴昭和齐泰在他临来时只说此公文一到徐家人就会把钦犯交出,没有言徐家兄弟会翻脸的事啊!中山靖王之后,世袭魏国公丶当朝太子太傅丶文武群臣班首丶五军都督府大帅。。。。。。等等,哪一样官职都能压死他这个小小郎中,不由在心里直骂齐丶暴两人的祖宗八辈,非要他来干这种得罪人的活!

田齐久涉官场,素有急智,忙道:“下官亦觉暴尚书和齐大人唐突,堂堂国公府中岂会窝藏钦犯?定是他俩道听途说。”言罢即躬身告退。徐辉祖忧虑地对乃弟道:“那日云天在雨花台闹得动静太大了,齐泰暴昭不会轻易放过于他啊。”徐增寿即道:“离七日之期仅剩一天半了,如云兄弟在我们这里出事,何以面对世人?”徐辉祖点头道:“怕的是皇帝不愿善了,你我要尽一切可能保他这两天无事。”徐增寿毅然用力点头,道:“沈师当年有功于朝廷,当今皇帝难道非取云兄弟的性命不可?”徐辉祖不语,他心里亦无一丝把握啊!

而事情就如他担心的那样,当晚建文帝在御书房召见徐辉祖,第一句话就是:“眹听说云天在你府中藏匿?”徐辉祖见齐泰丶暴昭丶方孝孺,还有太监总管侍中黄观亦在,知这事不会轻松过去,道:“回皇上,云天确被我救起,正在我家疗治保命。”建文帝奇之,道:“他不是很能打吗,怎么受的重伤?”徐辉祖见建文帝露出关心之色,心里稍觉安慰,奏道:“强如沈师亦曾在卞梁保护太祖高皇帝时多处受伤,更何况云天面对的是一群凶恶的残元余孽。”抬出沈任和残元余孽,徐辉祖不是笨人。

建文帝果然动容,道:“皇祖不止一次给朕讲过汴梁之战,沈任的忠心可昭日月。残元余孽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徐辉祖即答道:“江湖上劣迹斑斑的冷血妃子曾为蒙元帝妃,她欲效当年明教的做法憾我大明根基,以重金和女色相诱云天不成,用十几个高手围攻于他。雨花台一番大战后,仅冷血妃子只身逃去,但云天亦受了重创,数日间仍处昏迷状态,能否保住性命,还得看这两日之功。”方孝孺在建文帝沉思中间忍不住地道:“这就是江湖人好勇斗狠的下场,可为后来者戒。”齐泰暴昭连声附合。徐辉祖冷笑一声,对他道:“方大学士莫非认为云天可以向她们妥协吗?”方孝孺一怔,忙道:“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得坚持正义。”徐辉祖不再理他,转向齐泰,忽问道:“朝堂之上也有人欲杀云天为快,齐大人知其是谁吗?”“我怎会知道?”齐泰有些措手不及。徐辉祖不愿让他舒服,直视着他道:“朝野都传齐大人嫌云天坏了你的好事,要撺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