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物有大人物的爱好,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纠结。
这是一个规律,可以说是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规律,就算是在600多年前的大明帝国也是如此。
方中宪在皇宫里很是纠结,当然更多的是因为他没有选择去主动联系。
有些时候传递一些消息比不传递带来的麻烦会更多。
所以在那个时候,他选择了沉默,选择了隐忍。
只是令人没想到的是,有另外一个人却把这些消息传递了出去。
太子的宫中人员众多,很多人都不知晓到底发生了什么。
可是,只要发生了,也就意味着事情不会变得那么简单,但却会更加的引人注意。
这本来就不是一件好事,甚至对于更多人来讲,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之后,最后带来的只是无尽的麻烦。
皇帝在等待着距离案发已经有几天了,可是,依然没有太大的突破。
就好像朝廷的调查组北上之后也没有传递来过多的消息,这对于他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不过,作为帝皇最大的本事就是耐心有耐心,等待他手下的人发生变化。
只要不会威胁到他自己,不会威胁到朱家的江山,建文皇帝朱允炆乐于看到现在这种状况。
他知道有人在做推手,他也知道自己是那个最大的推手之一。
只不过他知道别人在帮忙,别人却不知道,最初的起始点就是他本人。
皇帝越来越多的研读各方面的学说,甚至是方中愈的。
只要提供的他都愿意去看去学习,虽然不一定会对他造成更大的影响,可他知道,只要自己见的多了,很多事情都方便处理。
就好像当初方中愈能够用自己的学说去把所有人都震慑住,然后劝说他们支持自己一样。
建文皇帝朱允文觉得自己也有这样的本事,至少如果现在没有,以后也得有,所以他打定主意一定要把所有方中愈,学到的他也都学习到这是这么多年以来他一直都坚持到的事情,并不是说一定要跟方中愈分个高下。
方中愈所知提出来的那些东西,很多人都只能学个皮毛,越是深入的了解,就越是感到害怕他不想成为那样的人,但他不会放弃自己对这些学说的研究。
国家变富裕了,人员流动之后反而更多的财富被创造出来,这一点他们都知道,可是当解释不清楚其中的道理的时候就会感到害怕,但是有一点他们知道掠夺别人,就可以补充自己。
建文皇帝朱允炆手下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那就是以前他们掠夺的是自己的百姓,如今他们却得到了除了大明帝国以外,其他地方的百姓。
当更多的人发现这个规律之后,所做的事情就变得很正常的,那就是用目前如今他们的方式可以花费最少的时间解决更多的事情
建文皇帝朱允炆在这一刻,就是因为这样才会获得更多大程的支持,而那些人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坚持下去。
没有人会放弃这些,就好像当初他们所做的事情在最终状态下是一个值得,同情的是皇帝所支持的,那就意味着这件事情一定会推行下去。
这么多年以来,只要皇帝愿意推行下去的东西,现在基本上都强有力的在各个地方推行,就算是那些不愿意做的,或者说暗地里耍绊子的人基本上都死了。
杀人是不好,只要不犯他的过错,可以流放。
甚至是在边地做了几年是立了功之后还可以回来,可是对于警示的作用来说,有些人还是要杀鸡儆猴的。
事情就是这样,对于更多人来讲,他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把屠刀磨得更加亮一些。
到那个时候想要后悔也来不及了,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才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皇帝,也非常的简单,那就是需要能干的人需要肯干的人。
消息一层一层的传递上去。
皇宫的消息自然是最高等级,能够接触到的人不多,可是只要能够接触到的,也就意味着那些人会把那些事情都做好。
“这么说太子爷身边已经有人开始在宣传那些道理了,也就是说认为,如今朝廷对待孔家的态度不是太正确,是这么个意思吗?”
方中愈看到下面的奏报,觉得有些好笑,这些人难道真的以为,朝廷动了孔家,就真的只是因为学术上的争端吗?
“至少他们是这样认为的,不过属下已经仔细查过了,也就那么几家。
毕竟儒家学派大多数秉持的思想还是一样的,也就部分可能有些争议,所以各自都觉得自己是正统。
但孔家依然存在朝廷又如此的认可孔家,他们多多少少还是沾了些光的
在这个时候朝廷要动手了,他们也得多考虑些,不然到时候倒霉的就是自己,这一点大家还是能够想通的。”
汪雨辰也不得不承认,这些人选择的方式和今年的人都很巧妙,至少从方中愈的角度上来说,这些人都没有理由被整下去,毕竟他们身份尊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