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到一句话,这个世界充满着无数的漏洞,每一个漏洞,都会有一个人来把这个洞补满,自此之后,这个世界才会愈发的完美,愈发的吸引人,在这个正轨上,越走越远,不曾停滞。
中愈在这个时代发现了太多的漏洞,但是不知道这些个漏洞会由什么人来补,他甚至在想那个真正的中愈要补的是哪一个洞,难道就是在燕军入城后,和母亲一起赴死,然后在历史书上就留下一个名字?想想都可怕,是的,他不是怕死,反正已经死过一次了,他怕的只不过是这样窝囊的去死,这样啥都没有改变的去死。
他,要活着,好好地活着,那就要另一个人去死,一命换一命。
这个洞不是他要补了,不是他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何洪俊要补了,这,是个事实,无法改变。
他应该高兴,他却是不幸。
现在的他,应该换了洞吧。
只是,这天下,因为他的到来,又要有很多人换了洞吧。
“老师,方先生什么时候可以来上课啊?”
一个小孩子就这样问着自己的老师,奶声奶气的很好听,跟他平时的表现一样。
仔细一看,他穿的很是华贵,衣服上还绣有金龙,当然是四爪的,一看就知道是皇室众人,头上的两个总角也扎的很好看,想必帮忙打扮的人是费了一番功夫的。
“回太子殿下,臣,不知道,外面的消息说小方大人,卧床静养,什么时候能够来,臣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只要是他能来了,自然就会进宫为太子讲经了。”
听这儒生的意思,原来这个年龄不大的小孩竟然是当朝太子,建文帝的长子,朱文奎。
之前建文皇帝给了中愈一个东宫行走的职位,虽说这个职位具体要带什么科目,他们并不知道,但是,这个身份是实打实的,明旨下的,存了档,意思就是中愈在东宫是有编制的,隶属东宫之下。
太子身边的人都很清楚,方中愈的地位会不断的上升的,不管是他管着锦衣卫北镇抚司,还是现在这东宫行走的职位。
甚至要是今上驾崩,太子顺利登基,那就和他的父亲一样,是妥妥的帝师啊,所以现在还是要抓紧时间多多打好关系啊,不过,可惜的是中愈并没有关注过他们,至少现在没有关注过他们,他们倒是想方设法的将自己的名字传到中愈耳中。
这一次,中愈遇刺之后,就有许多翰林院的儒生们去拜访过方孝孺了,除了探望,也就是刷刷脸了,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这些人也就是这样了。
“额,那好吧,孤,很想见他,真的好想知道他写的猴王在取经路上到底怎么样了,已经很久都没有更新了。”朱文奎撑着自己小小的脑袋,嘟着嘴,看着自己的老师。
“这。”老师迟疑着,没有接话,他也不知道,后面是怎么样的一个故事。
作为一个儒家弟子,他也知道那些故事其实不太适合小孩子看,更不太适合将儒学融进了骨子里的人看,因为,那里面颇有些佛道二教的理论,与现在的教育大不可必,甚至是有些离经的。
但是他又说不清是怎么回事,现在真的很多人喜欢,包括他身边的人,所以,他也不怎么好评价,不过,光从故事的可读性来说,还是挺高的,就是有点黑暗罢了,他也曾嘀咕,为什么年纪小小的小方大人,会有这样近似叛逆黑暗的思维,毕竟,这样的东西,说简单点是一个故事,说难听点,那就是妖学,可能被万世批判的,不过,他现在到没有那么多的心思想这些,因为啊,皇太子已经不想练字了,他得哄着殿下,让他赶快将今天的任务完成啊。
明朝皇太子的教育培养制度,还是相对完善的,最早也是太祖皇帝朱元璋制定的。
当初一代雄主朱元璋为了让太子朱标成为一代明君,他可以说是费尽心思,他还专门为自己的儿子,建立了一个藏书馆,称作——大本堂,也就是后来让太子和诸王,勋贵子弟看书学习的地方。
大本堂中的藏书万册,各行各业都有,就像是现在的图书馆一样,他的藏书来源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
一是朱元璋在开国之初就有搜求前朝及民间遗书的传统,曾经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大力收集四方典籍,编辑成册。元至正二十六年六月,朱元璋攻克建康,即命有司访求古今书籍,藏之秘府,以资阅览,这只不过是他数次政策中的一次。
二是在元至正二十八年命征虏大将军徐达移师北伐,并在洪武元年八月,明军攻入元大都。入城之后,即封存了元朝皇家和中央官府藏书,后来这些藏书就到了大本堂,成为大本堂宫藏的一部分。
既然是作为太子和诸侯王,勋贵子弟读书的地方,那就应该有老师,有先生。
大本堂的师资来源也有三种:
一是朱元璋在进入建康时就已聘请的,他那时对于群贤很是喜爱,所以给他们正式的官职,发放俸禄。
二是在修建大本堂后又派文原吉、詹同、魏观、吴辅、赵寿等分行天下,访求贤才,然后带他们来京师,在大本堂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