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五千人仆臣之外,能迁多少贵人?敢问大敖,我楚国何时工匠为贵,贵人为贱?”
“昭敖此言差矣。工匠、寺人皆王廷之仆,舟楫也是王廷之舟楫,以王廷之舟运王廷之仆,妾以为无过也。”熊荆站在自己身旁芈玹底气更足,丈夫还没有说话,芈玹便反驳了回去。“且各氏都在造舟,所造之舟几何,大司马府不知也。”
“楚国之舟楫如何成王廷之舟楫?”被芈玹反驳的昭黍面色变得通红,屈遂质疑了一句。
“十八万吨大舫、一万余吨河舟乃楚国舟楫,然九万余吨海舟,两万吨渔舟,两万余吨战舟、输运舟,此多为王廷所有。”芈玹再道。“王廷未索要大舫,近十五万吨舟楫足以输运工匠、寺人、童子。”
细究起来,王廷自给自足绰绰有余,芈玹说的是这个意思。工尹刀心里也是这个意思。屈遂也不言语了,鲁阳君干笑几声,打圆场道:“工匠多为各府之工师,下回便人少也。”
“造府仅造舟之匠便有四万,加之其余各府,已近十万;再计其家眷,已有五、六十万之巨。鲁阳君要将此五六十万人皆迁至新郢否?”昭黍不以芈玹为辩论对象,只看向鲁阳君。
“若无工匠,我楚人如何在新郢立足,他日又如何再复楚地?”工尹刀出声道。五六十万工匠不可能全部迁徙至新郢,但按照他内心真实的想法,最少要迁走一半人。
“若无贵人,新郢何以为国?”屈遂转向了熊荆,“请大敖定夺。”
“各氏贵人可自造舟楫。”熊荆道。“何以不造?”
“大战至今五年矣,贵人已无金银,如何造舟?”昭黍叹息。“且海舟价昂……”
“本就该造渔舟,而非海舟。”熊荆打断他道:“一艘渔舟不过十金,若家中可拆梁柱,工费不过五金,所费极少,为何要造海舟?”
“渔舟乃庶民之舟,贵人岂能乘渔舟?”昭黍仿佛受到了极大侮辱,脸再度涨红。
“谁言渔舟是庶民之舟?海舟是贵人之舟?”熊荆极为不解。“当年我楚人先祖筚路蓝缕,所乘只是柴车;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所划乃是桴筏,此有何贵贱?”
昭黍的脸本是涨红,被熊荆一说热血又涌,脸突然发黑,但他的头是低着的。对于习惯周礼之人而言,万事万物、衣食住行无一不显现出等级,仿佛没有了等级,就没有贵族的尊严。熊荆对这种想法嗤之以鼻,贵族之所以高贵,是因为贵族英勇善战,而不是什么周礼等级。
“还有何事?”熊荆直接跳过贵族吨位、工匠吨位问题,直接问其他事。
“稷下学社诸子典籍多矣,亦当运入新郢。”孔谦道。“此需十艘海舟。”
“太傅当知海舟不足,稷下典籍只能推迟到明后年。”吨位大增,原本熊荆以为九、十月可以迁走四十万人,现在看来是不可能了。哪怕造府再造五万吨舟楫,四十五万吨全部运人,也不可能有四十万人。
“稷下学社有百家诸子典籍,岂能推迟明后年再运?!”宋玉终于说话,无比焦急的语气。
“十艘海舟需至即墨湾靠岸装运,彼处乃齐地,楚齐乃敌国,海舟去后齐人留之,奈何?”熊荆说出自己的另一种顾虑。“诸子既有弟子门徒,请其弟子门徒将典籍运入楚国,就地藏之。或游说商贾贵人,可由彼等运入新郢。”
“大王既知楚齐乃是敌国,彼等如何能将典籍运入我楚国?!”宋玉悲叹。“大王曾言,我楚人虽非周人,却是夏人。‘抚有蛮夷,以属诸夏’,此我楚国之所为也。我夏人之典籍,焉能任由暴秦付之一炬!”
。m.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