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秦阵列四十多步时,熊荆与全军士卒一同呐喊,之后则是高举着夷矛,快速的跳跃和奔跑。前军的二十多步时,秦军第二轮弩箭射出,这一次箭矢没有因为雨水的原因射失,叮叮当当打在甲胄上。
以单臂弩的弓力,秦军本该十步攒射才能射穿钜甲,但如果将矛卒放近到十步,最前排的酋矛卒肯定来不及举矛相距。他们只能在二十多步时射出弩箭,而后酋矛卒从弩卒队列的缝隙里迅速上前,抵挡敌人势不可挡的冲击。
夷矛虽长,但矛卒并不握矛柲末端,而是紧握矛尾。这样的握法与习惯握着木柲尾端的秦军所持酋矛的长度几乎相同,这便是秦军不用夷矛只用酋矛的原因。
楚军也不在乎夷矛是否长上了几分,冲矛最关键动作的是击矛,要把对方手中的武器死死压下去。这个动作楚军矛卒时常练习,熊荆也时常练习。他正对着秦军酋矛手显然是名老卒,他对楚军冲矛时的压矛早有防备,见敌人冲来酋矛高高竖举,不让对方压矛。
熊荆见他酋矛竖举早就打消了击矛的想法,他高举着的夷矛突然快速放下,怒喝中,矛锋顺着前冲之势刺在他胸前的皮甲上。皮甲不是铁甲,瞬间就被矛锋洞穿,他高举着的酋矛此事才放下,刺在熊荆的胸甲上。
没有时间体会矛锋将人戳穿的感觉,也没有在意对方的酋矛是否给自己带来了伤害。喘息中,熊荆一个驻步便抽出了自己的夷矛,快速撤至己方矛卒右侧。他刺死的秦卒还未倒下,身后的庄去疾以更迅捷的速度一矛将后面一名秦卒刺死。他刺的地方很特别,是秦卒的眼眶。
矛卒的冲击下,秦军阵列似乎在后退,但仔细观察,秦军根本没有后退,而是阵列正被楚军一层一层的消蚀。秦军阵列虽厚,但也禁不住这样的剥落,可最前排的士卒倒下后,随诊下一名楚军矛手的冲矛,后方更没有经验、更慌张的秦卒只能看着一根根夷矛刺来,毫无反抗之力,在钜甲的保护下,他们连同归于尽都是一种奢望。
楚军踩着秦卒的尸体冲矛,秦卒在惊慌中大喊,连连后退又被身后的同袍抵住。等站在阵末的熊荆又一次站在阵前准备冲矛时,不断塌陷的秦军阵列忽然间就倒下了。这不是某几名、某几行倒下,这是剩余的三十多排阵列像狂风后田里的粟苗那般一整片的倒下,自己压着自己。端矛冲上去的楚卒踩踏着倒地不起的秦卒,直接冲到了阵后。
秦人以这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阵溃,实在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看到这一幕士卒又高声呐喊起来,疯狂冲向阵列后方马上的插着的那面旌旗。倒在地上的短兵挣扎着想护卫李信,这种努力非常徒然,马车身边的短兵没有酋矛,只有戟殳,满身杀气浑身是血的楚卒持矛冲来,他们单薄的阵列根本就不能阻挡。
“杀李信!杀李信!杀李信……”不知是谁呼喊起来,然后全军一万多人全都呼喊起来。这种呼喊让楚卒振奋,让秦卒胆颤,随着最前方楚卒的惊呼,一颗带血的头颅被夷矛高高挑起,在满是雨水的半空中晃动。马车上那面杆顶系着旄尾、杆身集着五彩稚羽的旌旗也被楚卒拔下,在半空中挥扬。
主将已死,旌旗也被敌军所夺,正挤向幕府的秦卒失望之余连连后退,回奔自己来时的方向。象水北面的秦军来得及,从正东夏道上回援的秦军就来不来了,一直为动的游阙阵列看见李信已死,猛然击向东面的秦军。
.。m.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