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陷入了一种平静。
喧闹的汴京城,仿佛一下子,也都安静了下来。
虽然依旧免不了暗流汹涌。
但是这一切,貌似也与封林晩没什么关系。
他的节奏已经清晰而又简单。
平日里日常做一些好事,积累善名。
同时隔三差五的与藤逊道人斗一场,屡屡让藤逊道人当中出丑吃瘪。
而其他人,似乎也都陷入了看戏模式。
谢蕴道已经远赴宋辽边境主持大局。
以其为首的小团体,暂时都没什么动静。
“南阿弥陀佛,南阿弥陀佛····。”封林晩顶着光头,哼唱着记忆里的小曲,背着一个布袋小包,行走在汴京城的大街小巷。
那些路过的行人瞧见他,都难免露出微笑。
有些卖菜的商贩,甚至赶过来都要往他的口袋里塞点蔬菜瓜果。也有许多人,亲切的与他打招呼,甚至喊他过门吃便饭。
就像他真的满汴京都是朋友,已经获得了整个城市的善意。
普通人的恶意和善意,都是模糊而又分明的。
更清晰的说,他们其实都处于一种‘利己’的善恶中。
做好事,为求心安,为求福报,为求一种内心的愉悦···又或者干脆是为了个好名声。而大多并非出于某种必须的责任或者崇高的理想。
做恶事,则是大多为了达到某种获利的目的,又或者抒发内心积蓄的怨气和怒意。
所以,为什么和尚会比较在民间吃香,就不难理解了。
因为佛教的理论中,就有很大部分,在讲善恶轮回,在来生的福报。简而言之,就是做好事是有好的回报的,这像是一场交易,左右两端平衡,并不亏本。
而道教就显得模糊多了,更多的是在告诉别人,为善去恶是一种道德修养,是一种让自己安静下来的方式。看不到明显的好处,自然在教化普通人之时,就显得有些疲软无力。
人们喜欢‘不懂’,并不一定是他们真的满心向善。
而更像是一种下意识的投资。
封林晩将不懂和尚这个马甲,经营的有声有色,已经让不少人相信,他就是有望成佛的真正贤德。
这个时候用一点点小小的代价交好他,是一笔稳赚的投资。
至少···要比去庙里烧香划算。
小市民的狡狯,并不必去计较。
倘若这点闲事都容不下,非要旁人真心实意的对你顶礼膜拜,并且永不后退。那只能说心胸过于狭隘,难成大事。
真正可以有所成就者,必然要容得下千万人的小利益和小心思,然后大范围的将它们统一起来。而不是强迫别人,依照自己的法则去行事。这样听起来虽然很带感,很霸道、帅气,但其实充斥着的满满的都是不成熟。
就像佛祖要求众生平等,要求人人向善,这是大方向,也是大宏愿。但是入得大雄宝殿,对着满殿的佛陀菩萨,恳求暴富发财,恳求杀人害命,恳求夺人家财,恳求各种龌龊肮脏之事的人,决不在少数。倘若佛祖容不得这许多恶,恶念一生,执意降下惩罚,将这些肮脏无礼之辈,全都给打杀了。
那佛祖也就不是佛祖,而是魔祖了。
用一个最近比较时髦的话来形容,那就是‘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封林晩做好事,并不是不图回报。
而是让受他帮助的人,也必须在有空闲,不妨碍别人的时候,也帮助别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
这就是一种古老的爱心传递了。
因为如此,封林晩多了许多信众。
汴京城中的一些寺庙也都接触过他,想要请他去寺中常驻讲法。
虽然在正统有度牒的和尚看来,这个莫名其妙冒出来的不懂和尚,分明是个野狐禅。
但是就像流量网红也可以是巨星一样,大势所趋之下,都得捏鼻子认了,先借火再说。
等到将来潮流散去,风头不再,一脚踢开也是无碍。
对于寺庙的明捧暗踩,封林晩一概选择不予理会。
左右不过是利用而已,利用了也罢,暗地里却还要嘲讽两句出身,最后用完了一脚踢开···此等行径,臭不可闻。
封林晩可没那么多精力与他们虚与委蛇。
啪嗒!
一根鸡骨头,不偏不倚的砸在了封林晩的脑门上。
封林晩那原本就绽光似的大光头,一下子变得更加油光水亮。
封林晩一愣,他怎么说也实际有筑基期···甚至是筑基期巅峰的修为。
这样的实力,谈不上多强,但是也并非普通人可比。
一块鸡骨头,却如此不偏不倚的砸在他脑门上,并且没有引起他的任何警觉。
确实稀奇的很。
顺着鸡骨头丢来的方向看过去,就看到有一人依靠在木桥上,手里还拎着半只烧鸡,油腻腻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