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一折腾就是几个月。
各战场早已重开战事。
曹操虽处劣势,却也能拖住,不至于大面积溃退。
刘备则不那么好受,面对郭嘉与周瑜的联手,那层出不穷的计策,张飞、虞翻实在难以招架,步步为艰。整个豫章已被寸寸蚕食,插上了大汉的旗帜。
诸葛亮与司马懿在益州南部也交上了手。虽然司马懿鼓动南蛮造反,却是被动防守的一方。还没等南蛮闹出多大动静呢,诸葛亮便亲率大军八万南下平叛而来。这一次司马懿没有见危险便退缩。如果他不能击败诸葛亮,并对益州造成大的动乱,那便起不到对刘曹大战丝毫的影响。回去也不过等待失败罢了!
西面的徐庶军团经过近一年的清剿,也已基本肃清了西域三十六国的反叛势力。已经在战报中回报,可调大军东征援战了。
刘琦现在没空去管战场的事了,各军团的人员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绝对搭配合理。足已独当一面!
转眼便到年根,称帝事宜也准备的差不多了。
没有皇帝的汉室朝庭先组建起来了。
三公虽已成虚职,但却也不能没有,蔡邕被推为司徒,刘巴被举为司空。但太尉不能随便给,就算没有实权也不能给,接触的范围太广了,几乎所有的核心机密都有权过问。这个人只能是刘琦的心腹之人,所以大家商以的结果便是由田丰来担当太尉之职。
大司马和大将军就不需要了,那本就是正常情况下不存在的产物。
九卿,皇城内实权掌握者:
太常,荀彧。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卫尉,史阿。总掌皇城、皇室及所有京师官署之护卫,接受皇帝直辖。
光禄勋,典韦。掌管宫殿警卫,也就是御前士卫,贴身保卫皇帝和后宫的安全。
太仆,蒯良。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廷尉,顾雍。掌管司法审判。
鸿胪,许靖。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宗正,刘璋。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司农,国渊。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少府,马钧。总掌国家工程。
给足了各方名士和士族面子,却把重要职位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
地方州郡官员一直沿用汉制,人员也配备合理,不需调整。
最主要的就是这三公九卿,有了他们便有了一个国家、一个皇城正常运转的所有机构。至于再下面的官员刘琦就没有挨个挨个去审查任命了,交由荀彧田丰去处理,安排好报他审批就好了。
这玩意儿官制其实很不合理,队伍庞大臃肿,且分工不明。效率不高且耗费大量政府资源。确实应该改改!
不过,在此之前的中央政府就是需要这么多部门去运转,也是很无奈的事。
长安本就是东汉皇城,刘琦也早已入主未央宫。称帝,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罢了。
新帝登基,那也不可能随便。政府机制完善后,便是皇宫、祭坛等重要设施的修缮维护。
怎么也得到春暖花开时。
帝位。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刘琦其实不喜欢这种感觉,哪怕他是万万人之上,九五至尊,那也改变不了他成为孤家寡人的事实。
不愿做昏君,便只能是寡人。
不但与臣疏远,后宫家人一样不能如当年一般亲近。不是他不能,而是自古后宫不太平!
住的地方大了,人与人的距离便远了。几位夫人各自有了自己的院子、孩子,便不再那么亲密了。
没有太大的矛盾,便是因为之前在晋阳那个小小的州牧府里相处了很长时间的缘故。
对于储君世子大家倒也没刻意地要为自己的孩子争取什么,因为刘琦的第一个孩子本就出自发妻蔡琰。发妻长子,本就理所应当。
最主要刘铮那小子从小就知书达理,谦逊有礼;还遗传了刘琦和蔡琰的良优基因,聪慧过人。加上外公蔡邕的从小培养,和后来爷爷刘表的点拔,才六岁,就落得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颇有大家风范。
虽然刘奉在勇武上更有超人之资,但总比不得刘铮各方面来得优秀。众多孩子中,刘琦也更喜欢刘铮多一些。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孩子们都长大了许多。就连曾经一见到刘琦就往怀里钻的宝贝刘玥,现在见到刘琦也有些害羞了。
一年四季在外面到处跑,回到家,刘琦才发现自己实在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甚至比不上自己的父亲刘表。
孩子们没太多的要求,他们需要的更多的是陪伴!
现在倒好,估计以后在长安的时间将会非常之多。但身份地位变了,空裕的时间想必也不会太多。希望孩子们别像手下的臣子和后宫的妃子们一样疏远自己吧!
……
公元203年春,司徒蔡邕搬出献帝刘协密诏,召告天下:刘协被曹操谋害,刘琦领旨继帝位